中韩闺怨诗比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闺怨诗的界定 | 第8-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三、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中韩闺怨诗的渊源及发展 | 第12-26页 |
一、 中国闺怨诗的渊源及发展 | 第12-18页 |
(一) 中国闺怨诗的渊源——先秦时期 | 第12-13页 |
(二) 中国闺怨诗的发展 | 第13-18页 |
二、 韩国闺怨诗的渊源及发展 | 第18-26页 |
(一) 韩桂闺怨诗的渊源——上古至统一新罗时期 | 第18-20页 |
(二) 韩国闺怨诗的发展 | 第20-26页 |
第三章 中韩闺怨诗形成背景 | 第26-31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26-28页 |
(一)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 第26页 |
(二) 不断发生的残酷战争 | 第26-28页 |
二、 政治背景——追求功名的社会倾向 | 第28-29页 |
三、 经济背景——商业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中韩闺怨诗的情感特征 | 第31-38页 |
一、 离别前的不舍不愿 | 第31-33页 |
二、 离别后的相思相怨 | 第33-34页 |
三、 中韩闺怨诗的情感特征与社会文化关系 | 第34-38页 |
(一) 古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 第34-35页 |
(二) 古代韩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 第35-38页 |
第五章 中韩闺怨诗的艺术特色 | 第38-48页 |
一、 男女作者的审美取向 | 第38-43页 |
(一) 男性作家拟作闺音 | 第38-42页 |
(二) 女性作家自抒自唱 | 第42-43页 |
二、 多种运用的审美意象 | 第43-48页 |
(一) 月亮 | 第43-44页 |
(二) 征衣 | 第44-46页 |
(三) 梦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