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意义与进展 | 第10-15页 |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 第10-11页 |
·HIV病毒及其生活周期 | 第11-12页 |
·HIV-1整合酶的结构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与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方法简介 | 第16-17页 |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简介 | 第17-20页 |
·选题意义 | 第20页 |
·论文内容概述 | 第20-22页 |
第2章 苯乙烯基喹啉类抑制剂CoMFA、CoMSIA研究 | 第22-4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2-24页 |
·苯乙烯基喹啉类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CoMFA模型的原理简介 | 第22-23页 |
·CoMSIA模型的原理简介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研究体系 | 第24-28页 |
·小分子的搭建和构象分析 | 第28-29页 |
·分子叠合 | 第29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29-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模型的统计结果及预测能力 | 第31-36页 |
·CoMFA模型的等势面图分析 | 第36-37页 |
·CoMSIA模型的等势面图分析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苯乙烯基喹啉类抑制剂TopmerCoMFA研究 | 第40-4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40页 |
·TopmerCoMFA模型的原理简介 | 第40页 |
·TopmerCoMFA模型的步骤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研究体系 | 第40页 |
·化合物小分子的搭建 | 第40页 |
·化合物分子断裂方式 | 第40-41页 |
·TopmerCoMFA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TopmerCoMFA模型的统计结果及预测能力 | 第42-44页 |
·TopmerCoMFA模型的等势面图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二酮酸类整合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第46-5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46-47页 |
·二酮酸类整合酶抑制剂简介 | 第46页 |
·Chembench简介 | 第46-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研究体系 | 第47页 |
·数据库的搭建 | 第47页 |
·描述符的选择 | 第47-48页 |
·QSAR模型的产生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模型的统计结果 | 第49-50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 | 第62-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