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思路及理论框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思想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整合 | 第14-17页 |
二、政党与思想整合 | 第17-18页 |
三、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交心运动的背景 | 第20-35页 |
一、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脉络:思想整合的路径依赖 | 第21-25页 |
(一)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921~1949) | 第21-23页 |
(二)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949~1958) | 第23-25页 |
二、政党的认同诉求:思想整合的核心内容 | 第25-29页 |
(一) 党内知识分子成分的扩张与庞大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存 | 第26-27页 |
(二) 知识分子结构的失衡性和意识形态的距离性 | 第27-28页 |
(三) 反右运动未竟的思想整合 | 第28-29页 |
三、社会群体矛盾的弥合:思想整合的现实考量 | 第29-31页 |
四、"大跃进"下的"思想大跃进":思想整合的社会氛围 | 第31-35页 |
(一) "大跃进"下的社会氛围 | 第31-32页 |
(二) 知识分子对"大跃进"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回应 | 第32-33页 |
(三) 经济因素:"废品"与浪费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思想整合的交心运动 | 第35-55页 |
一、交心运动的发展理路 | 第35-36页 |
二、交心运动的开展方式 | 第36-40页 |
三、交心运动的主要内容 | 第40-46页 |
(一) 政治立场的改造:思想整合的认同构建 | 第40-42页 |
(二) 政治情感的培养:思想整合的内化塑造 | 第42-44页 |
(三) 世界观的转变:思想整合的认知规训 | 第44-46页 |
四、交心运动的悖论:交心与右派的纠结 | 第46-49页 |
五、交心之后的改造规划 | 第49-50页 |
六、对交心运动的认识 | 第50-55页 |
(一) 知识分子对交心运动的认识 | 第50-52页 |
(二) 党对交心运动的认识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思想整合的失误:交心运动的影响 | 第55-62页 |
一、良性政治生态的萎缩 | 第55-57页 |
二、意识形态氛围的僵化 | 第57-59页 |
(一) 思想领域的全面渗透:思想整合的越位 | 第57-58页 |
(二) 知识分子的集体失音:思想整合的偏差 | 第58-59页 |
三、社会群体矛盾的暂时消弭 | 第59-62页 |
第六章 对知识分子思想整合的反思 | 第62-74页 |
一、当代知识分子的状况 | 第62-66页 |
(一) 当代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 第64-65页 |
(二) 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认同 | 第65-66页 |
二、知识分子思想整合的新思路 | 第66-74页 |
(一) 思想整合限度的界定 | 第67-68页 |
(二) 思想整合层次的分化 | 第68-70页 |
(三) 思想整合理念的宽容 | 第70-71页 |
(四) 思想整合理论的创新 | 第71-73页 |
(五) 思想整合机制的完善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