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结构及分类 | 第7-8页 |
·KDR 酪氨酸激酶简介 | 第8-11页 |
·KDR 结构及功能 | 第8-9页 |
·KDR 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机制 | 第9-11页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发展中的里程碑—Gleevec TM | 第11-12页 |
·靶向KDR 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 | 第12-13页 |
·建立药物筛选模型的免疫学方法 | 第13-15页 |
·RIA 和ELISA | 第13-14页 |
·AlphaScreen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立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实验使用溶液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KDR 酪氨酸激酶基因在E.coli M15 中的克隆表达 | 第18-20页 |
·可溶性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20页 |
·重组蛋白提取、纯化及鉴定 | 第20-21页 |
·ELISA 方法建立KDR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及验证 | 第21-23页 |
·AlphaScreen 方法建立KDR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及验证 | 第23-25页 |
·方法学的比较 | 第25-26页 |
·采用AlphaScreen 方法建立筛选模型的初步应用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45页 |
·KDR 酪氨酸激酶基因在E.coli M15 中的克隆表达 | 第29-30页 |
·目的基因片段TK 的PCR 扩增 | 第29页 |
·重组质粒pQE30-TK 的构建及酶切鉴定 | 第29-30页 |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第30页 |
·重组质粒诱导表达 | 第30页 |
·可溶性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30-32页 |
·诱导表达时间的初步优化 | 第30-31页 |
·诱导表达温度的初步优化 | 第31页 |
·诱导表达IPTG 浓度的初步优化 | 第31-32页 |
·重组蛋白提取、纯化及鉴定 | 第32-34页 |
·细胞破碎条件的初步优化 | 第32-33页 |
·重组蛋白纯化 | 第33页 |
·纯化重组蛋白定量 | 第33页 |
·重组蛋白Western Blot 鉴定 | 第33-34页 |
·重组蛋白自磷酸化活性 | 第34页 |
·ELISA 方法建立KDR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及验证 | 第34-37页 |
·ELISA 方法建立药物筛选模型 | 第34-35页 |
·反应底物浓度的优化 | 第35-36页 |
·小鼠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 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36页 |
·离子缓冲液浓度的优化 | 第36-37页 |
·ELISA 方法建立的药物筛选模型验证 | 第37页 |
·AlphaScreen 方法建立KDR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及验证 | 第37-40页 |
·AlphaScreen 方法建立药物筛选模型 | 第37-38页 |
·反应底物poly(Glu,Tyr)_(4:1)--发光微粒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38页 |
·小鼠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 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ATP 及缓冲液离子强度的优化 | 第39-40页 |
·AlphaScreen 方法建立的药物筛选模型的验证 | 第40页 |
·方法学的比较 | 第40-42页 |
·方法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反应动力学比较 | 第41-42页 |
·相关性比较 | 第42页 |
·采用AlphaScreen 方法建立筛选模型的初步应用 | 第42-45页 |
·选取化合物进行筛选 | 第42-43页 |
·化合物1 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5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