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历史演进与评述 | 第14-15页 |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 第15-17页 |
·动态能力构成维度 | 第17-19页 |
·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组织绩效的关系 | 第19-22页 |
3 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组织绩效的关系模型构建 | 第22-38页 |
·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重构 | 第22-23页 |
·动态能力的演化机理 | 第23-28页 |
·能力广度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能力深度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 | 第25-27页 |
·能力生命周期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动态能力演化的两维组合矩阵 | 第28-30页 |
·动态能力各维度与竞争优势、组织绩效的关联假设 | 第30-38页 |
·动态能力的能力广度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31-32页 |
·动态能力的能力深度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32-33页 |
·动态能力的演化速度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33-34页 |
·动态能力的能力交互度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34-35页 |
·竞争优势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 第35-36页 |
·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 第36页 |
·组织环境动荡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4 变量的度量及数据质量分析 | 第38-56页 |
·调查问卷设计及概况 | 第38页 |
·研究对象与目的 | 第38页 |
·问卷设计方法 | 第38页 |
·问卷内容 | 第38页 |
·变量的测量 | 第38-43页 |
·能力广度的测量 | 第38-39页 |
·能力深度的测量 | 第39-40页 |
·能力演化速度的指标设计 | 第40页 |
·能力交互度的指标设计 | 第40-41页 |
·环境动荡性的指标设计 | 第41-42页 |
·竞争优势的指标设计 | 第42页 |
·组织绩效的指标设计 | 第42-43页 |
·控制变量的度量 | 第43页 |
·样本数据初步分析 | 第43-56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4-56页 |
5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 第56-80页 |
·结构方程分析简述 | 第56-57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7-64页 |
·能力广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7-58页 |
·能力深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8-59页 |
·能力演化速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9-60页 |
·能力交互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0-61页 |
·竞争优势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1-62页 |
·组织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2-63页 |
·环境动荡性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3-64页 |
·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64-69页 |
·中介变量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69-71页 |
·中介效用检验程序 | 第69-70页 |
·竞争优势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70-71页 |
·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71-72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72-74页 |
·模型检验结果 | 第74-75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5-77页 |
·管理启示 | 第77-80页 |
6 结语 | 第80-84页 |
·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81页 |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0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项目 | 第90页 |
C. 大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90-93页 |
D. 《动态能力构成体系与微观机理实证研究》调研问卷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