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关于实验室的分类及其功能的研究 | 第14-16页 |
·关于目前我国实验室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 第16页 |
·国外重点实验室的启示研究 | 第16-17页 |
·实验室创新及教育策略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20-22页 |
·研究重点 | 第20-21页 |
·研究难点 | 第2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及理论依据 | 第22-29页 |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 | 第22-26页 |
·指导功能 | 第22-23页 |
·解释功能 | 第23页 |
·整合功能 | 第23-24页 |
·引领功能 | 第24-25页 |
·创新功能 | 第25-26页 |
·五种功能的关系 | 第26页 |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的理论诠释 | 第26-29页 |
·实验室主体性的建构主义理论诠释 | 第26-27页 |
·实验室环境的组织气候理论诠释 | 第27页 |
·实验室活动过程的科学过程技能理论诠释 | 第27-29页 |
第3章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发挥现状 | 第29-43页 |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 | 第29-37页 |
·指导功能—过分强调客观知识 | 第30-32页 |
·解释功能—教师权威存在 | 第32-33页 |
·整合功能—资源有机整合不够 | 第33-35页 |
·引领功能—主体性发挥不够 | 第35-36页 |
·创新功能—创新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发挥原因探析 | 第37-43页 |
·从客观知识到建构知识的观念 | 第37-38页 |
·学术知识霸权及学科隔离 | 第38页 |
·实验室气氛不够,风险承受能力差 | 第38-39页 |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实验室经费紧缺,师资力量不足 | 第40-43页 |
第4章 理工科实验室案例分析及借鉴 | 第43-50页 |
·案例分析 | 第43-47页 |
·以分析化学实验室情况为例 | 第43-46页 |
·以数字逻辑与系统实验室情况为例 | 第46-47页 |
·案例借鉴 | 第47-50页 |
·实验硬件资源的建设 | 第47-48页 |
·实验模式的多样化 | 第48页 |
·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 第48-49页 |
·实验考核制度的完善 | 第49-50页 |
第5章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实现途径 | 第50-60页 |
·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实现的模式构建 | 第50-54页 |
·系列型模式 | 第50-51页 |
·趣味型模式 | 第51-52页 |
·近现代模式 | 第52-53页 |
·综合型模式 | 第53-54页 |
·理解与对话: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实现的策略 | 第54-60页 |
·实验主体的互动性 | 第54-55页 |
·实验训练的实践性 | 第55-56页 |
·实验激励的有效性 | 第56-57页 |
·实验内容的共享性 | 第57-58页 |
·实验考核的多元化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 A 高校理工科实验室教育功能访谈提纲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