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流变的车辆座椅变刚度变阻尼减振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磁流变阻尼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汽车悬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9-11页 |
·被动悬架 | 第9页 |
·智能悬架 | 第9-11页 |
·汽车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经典控制策略 | 第11-12页 |
·现代控制策略 | 第12页 |
·智能控制策略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2 磁流变阻尼器模型的建立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MRF的组成及特性 | 第15-17页 |
·MRF的组成 | 第15-16页 |
·MRF的流变机理 | 第16页 |
·MRF的本构关系 | 第16-17页 |
·MRD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 第17-19页 |
·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工作模式 | 第18-19页 |
·MRD的力学模型 | 第19-25页 |
·Bingham塑性模型及改进Bingham模型 | 第20-21页 |
·Bouc-Wen模型及Bouc-Wen现象模型 | 第21-23页 |
·多项式模型 | 第23-24页 |
·基于双Sigmoid模型的通用滞环模型 | 第24-25页 |
·MRD逆模型的搭建 | 第25-26页 |
·逆模型原理 | 第25页 |
·通用逆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基于逆模型的MRD模型简化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变刚度变阻尼人椅机构模型建立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变刚度变阻尼人椅模型建立 | 第27-33页 |
·半主动座椅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座椅减振机构参数的选择 | 第29-32页 |
·人椅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人椅半主动悬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人椅悬架模型动力学方程 | 第33-34页 |
·人椅悬架模型系统状态方程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座椅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 第37-53页 |
·引言 | 第37页 |
·仿真软件平台 | 第37页 |
·MATLAB的产生与发展 | 第37页 |
·MATLAB平台的组成 | 第37页 |
·路面激励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第37-41页 |
·路面不平度 | 第38-39页 |
·空间谱密度与时间谱密度的转化 | 第39-40页 |
·路面随机激励模型仿真 | 第40-41页 |
·阻尼器模型的仿真 | 第41-44页 |
·Bouc-Wen现象简化模型仿真 | 第42-43页 |
·基于双Sigmoid的简化模型仿真 | 第43-44页 |
·磁流变阻尼器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页 |
·人椅减振机构的开关控制与仿真 | 第44-48页 |
·开关控制 | 第45-46页 |
·开关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 第46-48页 |
·伪主动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 第48-52页 |
·控制原理 | 第48页 |
·伪主动控制器的设计 | 第48-50页 |
·伪主动控制的仿真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座椅悬架减振系统的台架试验研究 | 第53-62页 |
·引言 | 第53页 |
·系统台架试验的组成 | 第53-57页 |
·实验原理 | 第57页 |
·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57-61页 |
·弹簧刚度的测量 | 第57-59页 |
·半主动悬架减振试验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