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

矿山阻水帷幕薄弱带综合分析方法与治理技术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矿山突涌水机理研究现状第17-18页
     ·岩溶含水构造地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8页
     ·矿山阻水帷幕研究现状第18-21页
   ·存在问题第21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5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及帷幕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5-39页
   ·矿山地质第25-26页
     ·矿山概况第25页
     ·地层第25-26页
     ·构造第26页
     ·矿床地质第26页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6-30页
     ·大帷幕工程概况第26-27页
     ·大帷幕区水文地质概况第27-30页
   ·矿山阻水帷幕沿线水文地质特征第30-37页
     ·含水层、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第30-35页
     ·断裂构造对帷幕线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第35-36页
     ·裂隙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第36-37页
     ·大帷幕区南北间、东西间的水力差异第37页
   ·本章小节第37-39页
第三章 大帷幕条件下地下水循环系统演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第39-55页
   ·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循环系统循环特征第39页
   ·人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循环系统循环特征第39-40页
   ·大帷幕条件下地下水循环系统演变过程第40-44页
     ·大帷幕建设期地下水循环系统特征第41页
     ·大帷幕竣工初期地下水循环系统特征第41-42页
     ·大帷幕运营期地下水循环系统特征第42-44页
   ·大帷幕条件下矿区地下水循环系统演变规律分析第44-46页
     ·地下水流场的演变第44-45页
     ·地下水循环系统的演变规律第45-46页
   ·帷幕区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第46-54页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46-47页
     ·人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第47-49页
     ·完整帷幕条件下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第49-51页
     ·西南段帷幕薄弱带发育条件下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机制研究第55-71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地质模式第55-59页
     ·突涌水的发生条件第55-56页
     ·突涌水的影响因素第56-57页
     ·突涌水的类型划分第57-59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基本力学特征第59-61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能量积蓄过程第60-61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源动力第61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围岩失稳机制第61-67页
     ·非地质缺陷突涌水围岩失稳机制第61-65页
     ·地质缺陷突涌水围岩失稳机制第65-67页
   ·帷幕薄弱带突涌水风险评价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帷幕薄弱带综合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第71-99页
   ·帷幕薄弱带发育模式第71页
   ·帷幕薄弱带发育主控因素分析第71-72页
   ·岩溶含水层多水平放水试验第72-79页
     ·试验方法第72-73页
     ·试验过程第73-74页
     ·试验结果第74-77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77-79页
   ·帷幕整体阻水性与薄弱带分布的水文地质评价第79-88页
     ·帷幕薄弱带分析内容第79-80页
     ·大帷幕南段第80-81页
     ·大帷幕西南段第81-84页
     ·大帷幕西段第84-85页
     ·大帷幕北段第85-88页
     ·区段分析结论第88页
   ·多水平放水试验结果检验第88-91页
     ·大帷幕区水力梯度与降深场分析第88-90页
     ·大帷幕薄弱带钻探验证第90-91页
   ·地球物理探测第91-96页
     ·瞬变电磁探测第92-94页
     ·高密度电法探测第94-95页
     ·物探综合分析结论第95-96页
   ·帷幕薄弱带含导水构造与判据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帷幕薄弱带信息化治理方案第99-111页
   ·帷幕薄弱带信息化注浆治理方案第99-104页
     ·已实施治理方案分析第99页
     ·信息化探查注浆治理方案第99-100页
     ·注浆巷道设计第100-102页
     ·注浆钻孔设计第102-104页
   ·注浆材料与工艺第104-109页
     ·注浆材料第104-105页
     ·注浆工艺第105-106页
     ·注浆参数第106-107页
     ·骨料注入方法第107-108页
     ·注浆治理安全技术措施第108页
     ·注浆堵水效果评价原则第108-109页
   ·帷幕薄弱带验证第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结论第111-112页
   ·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第119-12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混合浸矿菌在黄铜矿表面竞争性吸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