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钛合金及其切削加工性 | 第18-20页 |
·钛合金的力学物理性能 | 第18页 |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 | 第18-20页 |
·钛合金高速切削加工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切屑形态及成屑机理 | 第20-21页 |
·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 第21-22页 |
·刀具耐用度及刀具磨损机理 | 第22-23页 |
·加工表面质量 | 第23-24页 |
·超硬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论文研究思路及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29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案 | 第26-27页 |
·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高速铣削钛合金的超硬刀具设计 | 第29-40页 |
·超硬刀具材料的选择 | 第29-33页 |
·超硬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29-31页 |
·超硬刀具材料切削性能对比 | 第31-33页 |
·刀具破损的理论分析 | 第33-37页 |
·几何模型与材料模型 | 第33-34页 |
·刀屑接触摩擦模型 | 第34-35页 |
·热传导控制方程 | 第35页 |
·刀具破损分析的等效应力 | 第35-36页 |
·切削刃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37页 |
·高速切削实验验证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超硬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切屑形态研究 | 第40-59页 |
·试验条件及方案 | 第40-41页 |
·切屑形态的宏观分析 | 第41-47页 |
·刀具材料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 第41-42页 |
·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 第42-44页 |
·进给量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刀具磨损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 第46-47页 |
·工件材料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 第47页 |
·切屑形态的微观分析 | 第47-51页 |
·切屑纵截面金相分析 | 第51-54页 |
·锯齿形切屑变形分析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超硬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刀具耐用度与刀具损伤分析 | 第59-73页 |
·试验条件及方案 | 第59-61页 |
·试验条件 | 第59-60页 |
·试验方案 | 第60-61页 |
·刀具耐用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3页 |
·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61页 |
·刀具材料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高速铣削的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 第63-67页 |
·切削用量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63-65页 |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刀具损伤分析 | 第67-71页 |
·刀具损伤形态的宏观分析 | 第67-69页 |
·刀具损伤形态的微观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超硬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 第73-92页 |
·刀具—工件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 第73-86页 |
·试验方法及条件 | 第73-74页 |
·自然热电偶的标定 | 第74-76页 |
·摩擦磨损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81页 |
·摩擦磨损形貌及磨损机理分析 | 第81-86页 |
·刀具磨损机理研究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超硬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表面完整性研究 | 第92-110页 |
·钛合金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 | 第92-93页 |
·试验方案及条件 | 第93-94页 |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94-99页 |
·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 | 第94-96页 |
·表面粗糙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96-97页 |
·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97-99页 |
·加工硬化分析 | 第99-101页 |
·加工硬化的评价指标 | 第99页 |
·加工硬化的测试方法 | 第99-100页 |
·加工硬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0-101页 |
·金相组织分析 | 第101-104页 |
·切削速度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每齿进给量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刀具磨损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残余应力分析 | 第104-108页 |
·表面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 第104-106页 |
·表面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 第106-107页 |
·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7-108页 |
·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10-111页 |
·工作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