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公司盈利模式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盈利模式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 国外盈利模式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2 国内盈利模式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2.3 总结 | 第18-19页 |
3 钢贸行业盈利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分析 | 第19-30页 |
3.1 | 第19-20页 |
3.1.1 国外钢贸行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第19-20页 |
3.1.2 总结 | 第20页 |
3.2 | 第20-25页 |
3.2.1 国内钢贸行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第20-24页 |
3.2.2 总结 | 第24-25页 |
3.3 钢贸商盈利模式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0页 |
3.3.1 钢材贸易盈利模式 | 第25-28页 |
3.3.2 钢材加工盈利模式 | 第28-29页 |
3.3.3 总结 | 第29-30页 |
4 三山公司盈利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0-51页 |
4.1 三山公司概况 | 第30页 |
4.2 三山公司业务介绍 | 第30-32页 |
4.2.1 中厚板的采购与销售 | 第30-31页 |
4.2.2 热卷板的采购与销售 | 第31页 |
4.2.3 方矩管的采购与销售 | 第31页 |
4.2.4 H型钢的联合销售 | 第31页 |
4.2.5 赊销业务 | 第31页 |
4.2.6 托盘业务 | 第31页 |
4.2.7 钢材加工业务 | 第31-32页 |
4.3 三山公司财务状况 | 第32-33页 |
4.3.1 三山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第32页 |
4.3.2 三山公司运营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4.3.3 三山公司各业务投资与收益分析 | 第33页 |
4.4 三山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 第33-47页 |
4.4.1 价格分析会前置所有盈利模式执行分析 | 第34-38页 |
4.4.2 协议盈利模式分析 | 第38-39页 |
4.4.3 一单一议盈利模式分析 | 第39页 |
4.4.4 库存溢价盈利模式分析 | 第39-41页 |
4.4.5 赊销盈利模式分析 | 第41-42页 |
4.4.6 联合销售盈利模式分析 | 第42页 |
4.4.7 托盘盈利模式分析 | 第42-43页 |
4.4.8 期货/电子盘盈利模式分析 | 第43页 |
4.4.9 钢材加工低成本盈利模式分析 | 第43-47页 |
4.4.10 品牌盈利模式分析 | 第47页 |
4.4.11 三山公司现有盈利模式的优势 | 第47页 |
4.5 三山公司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4.5.1 价格分析会有局限性 | 第47-48页 |
4.5.2 需要对协议盈利模式评估 | 第48页 |
4.5.3 对一单一议盈利模式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 | 第48-49页 |
4.5.4 对钢材期货/电子盘盈利模式重视不够 | 第49页 |
4.5.5 对钢材加工盈利模式投入不足 | 第49页 |
4.5.6 没有使用品牌盈利模式 | 第49-51页 |
5 完善三山公司盈利模式的对策 | 第51-57页 |
5.1 开展钢贸行业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的实际价值 | 第51页 |
5.2 扩大价格分析会的作用和影响的对策 | 第51页 |
5.3 逐步取消协议盈利模式的对策 | 第51-52页 |
5.4 做强中厚板、稳定方矩管的对策 | 第52-53页 |
5.5 掌握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对策 | 第53页 |
5.6 确立钢材加工盈利模式的核心地位 | 第53-55页 |
5.7 用品牌盈利模式推动钢材加工业务 | 第55-57页 |
6 三山公司执行对策的保障措施 | 第57-59页 |
6.1 资金保障 | 第57页 |
6.2 人力保障 | 第57页 |
6.3 组织制度保障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