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史、文学思想史论文--地方文学史论文

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2-22页
 一、 研究的目的、范围与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3-21页
 三、 研究的方法与手段第21-22页
第一章 临淄段氏家族的历史踪迹第22-62页
 第一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籍贯第22-26页
 第二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源起第26-41页
  一、 两汉时期段卬祖孙的战功第26-35页
   (一) 段氏家族的来源及演变第27-28页
   (二) 段卬抗击匈奴第28-29页
   (三) 段会宗立功西域第29-30页
   (四) 段颎平定羌人第30-35页
  二、 北朝时期段荣祖孙的事迹第35-41页
   (一) 段氏家族的世系演变第35-36页
   (二) 段晖父子西秦北魏的活动第36-38页
   (三) 段荣父子立功北齐第38-41页
 第三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发迹第41-47页
  一、 段氏家族的世系第41-43页
   (一) 河南段氏世系第41-42页
   (二) 从武威到河南籍贯第42-43页
  二、 隋唐之际段氏家族的功业第43-47页
 第四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振兴第47-49页
 第五节 中唐名相段文昌的政绩第49-57页
  一、 初入政坛第49-51页
  二、 走向辉煌第51-57页
 第六节 晚唐文人段成式的宦游第57-62页
第二章 临淄段氏家族的文化因缘第62-82页
 第一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家庭关系第62-66页
  一、 临淄段氏家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第62-65页
  二、 临淄段氏家族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第65-66页
  三、 临淄段氏家族的夫妻关系第66页
 第二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姻亲关系第66-71页
  一、 临淄段氏家族婚姻的地缘关系第67-68页
  二、 临淄段氏家族婚姻的政治特色第68-71页
 第三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生活方式第71-82页
  一、 战争状态下的生活方式第71-73页
  二、 和平环境下的不同生活方式第73-82页
   (一) 困窘状态下的生活方式第73-76页
   (二) 安逸状态下的生活方式第76-82页
第三章 临淄段氏家族的社会关系第82-104页
 第一节 段文昌的社会交往第82-89页
  一、 与僧人之间的交往第82-84页
  二、 与文人之间的往来第84-86页
  三、 与政界人物的交往第86-89页
 第二节 段成式的社会交往第89-104页
  一、 段成式与僧人、道士的关系第90-94页
  二、 段成式与政客、文人之间的交往第94-104页
   (一) 与李德裕的交往第95-96页
   (二) 与温庭筠的交往第96-100页
   (三) 与温庭皓、余知古等人的交往第100-102页
   (四) 与李群玉的交往第102-104页
第四章 临淄段氏家族与地域文化第104-128页
 第一节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段氏家族第104-112页
  一、 汉代西北地域文化的风貌与段氏家族的崇武风尚第104-107页
  二、 十六国北魏段氏家族与地域文化第107-109页
  三、 唐代段氏家族的文化转型与地域文化第109-112页
 第二节 段氏家族对地域文化的影响第112-128页
  一、 段氏家族对西北地域文化的贡献第112-113页
  二、 段文昌对地域文化的贡献第113-117页
  三、 段成式对地域文化的贡献第117-128页
   (一) 段成式所留下的文化遗迹第117-119页
   (二) 段成式诗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第119-128页
第五章 临淄段氏家族与唐代文学第128-163页
 第一节 段文昌的文名第128-136页
  一、 是是非非段文昌第128-130页
  二、 段文昌的诗文第130-136页
 第二节 段成式与唐代文学第136-151页
  一、 段成式的诗词第136-140页
  二、 段成式的文章第140-143页
  三、 段成式的“传奇”第143-145页
  四、 段成式的笔记小说第145-149页
  五、 段成式与“三十六体”第149-151页
 第三节 段安节与《乐府杂录》第151-158页
  一、 段安节生卒年考第151-154页
  二、 《乐府杂录》概论第154-158页
 第四节 段公路与《北户录》第158-163页
  一、 关于段公路第158-159页
  二、 关于《北户录》第159-163页
第六章 临淄段氏家族的家学门风第163-181页
 第一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家学第163-174页
  一、 临淄段氏家族家学的特点第163-169页
  二、 临淄段氏家族家学形成的原因第169-172页
  三、 临淄段氏家族家学的传承第172-174页
 第二节 临淄段氏家族的门风第174-178页
  一、 段氏家族的道德风尚第174-175页
  二、 段氏家族门风的特色第175-178页
 第三节 段氏家族的家学门风与时代变迁第178-181页
第七章 《酉阳杂俎》的文学人类学阐释第181-257页
 第一节 撰著态度的人类学取向第181-191页
  一、 耳目所接,亲闻查验第182-186页
  二、 广泛听取,述者明确第186-191页
 第二节 表述语言的生活口语化第191-213页
  一、 人物描写对话的口语化第192-194页
  二、 大量引用俗语俚语第194-199页
  三、 日常生活词语比比皆是第199-207页
  四、 口语词、方言词杂处其间第207-211页
  五、 有意识选用口头新语词第211-213页
 第三节 源自民间的珍奇怪异味第213-242页
  一、 征异第214-221页
  二、 尚奇第221-234页
  三、 好怪第234-242页
 第四节 贴近百姓的娱乐审美观第242-257页
  一、 广见闻益智解愁第243-249页
  二、 话趣事以助语资第249-253页
  三、 语怪异取悦凡心第253-257页
第八章 《酉阳杂俎》与“杂俎体”第257-275页
 第一节 “杂俎体”的不同认识第257-260页
  一、 唐代小说“杂俎体”第257-258页
  二、 唐代笔记小说“杂俎体”第258-259页
  三、 唐代笔记“杂俎体”第259-260页
 第二节 “杂俎体”的主要特色第260-269页
  一、 内容无所不有第260-262页
  二、 文体兼采众长第262-263页
  三、 形式分门别类第263-265页
  四、 叙事追求怪奇第265-269页
 第三节 “杂俎体”的深远影响第269-275页
  一、 “杂俎体”类小说的创作第269-271页
  二、 以“杂俎”为名的著书第271-272页
  三、 后世对《酉阳杂俎》的因袭和融会第272-275页
第九章 《酉阳杂俎》的多元文化考察第275-311页
 第一节 《酉阳杂俎》中的酒文化第275-280页
 第二节 《酉阳杂俎》中的饮食文化第280-286页
  一、 异域饮食的记载第280-282页
  二、 奇珍异味的荟萃第282-286页
 第三节 《酉阳杂俎》中的节日文化第286-289页
 第四节 《酉阳杂俎》中的婚姻俗尚第289-296页
  一、 青庐婚礼第289-291页
  二、 婚礼形式第291-293页
  三、 家庭关系第293-296页
 第五节 《酉阳杂俎》中的对外文化交流第296-311页
  一、 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第296-301页
  二、 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第301-305页
  三、 与中亚、西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第305-311页
第十章 《乐府杂录》研究第311-337页
 第一节 《乐府杂录》内容略说第311-315页
  一、 乐部述略第311-314页
  二、 歌、舞、俳优述略第314-315页
 第二节 《乐府杂录》乐曲的来源第315-323页
  一、 复杂的雅乐来源第315-320页
  二、 对古代、域外、民间曲调的吸收第320-323页
 第三节 《乐府杂录》乐器的文化溯源第323-329页
  一、 琵琶的文化溯源第324-327页
  二、 其他乐器的民族文化溯源第327-329页
 第四节 《乐府杂录》乐舞、戏剧的发展第329-337页
  一、 乐舞的文化融合性第329-333页
  二、 戏剧文化的萌生第333-337页
第十一章 《北户录》研究第337-355页
 第一节 岭南地区物产的历史地理分布第337-346页
  一、 飞禽类的地理分布第337-339页
  二、 走兽类的地理分布第339-342页
  三、 水产品类的地理分布第342-343页
  四、 工艺(生活)品的地理分布第343-346页
 第二节 岭南地区的特色食品第346-352页
  一、 肉类食品第347-348页
  二、 米面类食品第348-349页
  三、 蔬菜类食品第349-350页
  四、 瓜果类食品第350-352页
 第三节 岭南地区的占卜民俗第352-355页
结语第355-35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57-363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363-364页
后记第364页

论文共3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
下一篇:特质推理中的内容效应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