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服务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5-6页
详细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7页
1. 绪论第17-27页
   ·研究背景第17-18页
   ·研究综述第18-23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第27-41页
   ·相关概念与内涵第27-36页
     ·生态修复第27-29页
     ·矿区生态修复第29-30页
     ·生态服务第30-34页
     ·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第34-35页
     ·生态修复与生态服务的关系第35-36页
   ·基础理论第36-40页
     ·恢复生态学第36-37页
     ·生态学理论第37页
     ·可持续发展第37-38页
     ·生态经济学第38页
     ·系统论第38-39页
     ·耗散结构理论第39页
     ·控制论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研究区概况第41-49页
   ·研究区的简介第41-44页
     ·研究区的选定第41-42页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42-44页
   ·研究区环境破坏现状第44-47页
     ·煤矸石第44-45页
     ·废弃房屋第45页
     ·植被损害第45-46页
     ·崩塌、滑坡、泥石流第46页
     ·塌陷和不均匀沉降第46-47页
   ·示范区的确定第47-48页
     ·典型示范区的选择第47-48页
     ·典型示范区的代表性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第49-61页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目标第49页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内容第49-51页
     ·受损农地再利用第50页
     ·废弃矿业资源再开发第50页
     ·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第50页
     ·地质灾害防治第50页
     ·生态景观建设第50-51页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模式第51-53页
     ·生态农业模式第51页
     ·生态旅游模式第51-52页
     ·沟谷水保模式第52页
     ·矸石山景观再造模式第52页
     ·矿山工业再利用模式第52-53页
     ·科学研究基地模式第53页
   ·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技术模式第53-59页
     ·生态修复技术第53-57页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应用案例1:西马各庄示范区的生态修复第61-83页
   ·示范区范围第61页
   ·研究内容第61-62页
   ·研究目标第62页
   ·研究区环境调查第62-67页
     ·技术依据第62-63页
     ·工作内容第63页
     ·技术要求第63页
     ·环境调查工程第63-67页
   ·生态修复规划第67-68页
     ·研究区基本情况分析第67页
     ·设计理念第67页
     ·规划分区第67-68页
   ·生态修复规划内容第68-70页
   ·实施方案设计第70-76页
     ·塌陷严重区治理工程第70-71页
     ·京白梨塌陷地整理工程第71页
     ·矸石堆生态修复工程第71-73页
     ·排水、蓄水工程第73-74页
     ·稀疏林改造工程第74-75页
     ·景观工程第75-76页
     ·道路工程第76页
     ·科技孵化基地平整工程第76页
     ·污水处理工程第76页
   ·预算第76-78页
     ·编制依据第76页
     ·经费概算第76-78页
   ·采煤塌陷地修复效果第78-79页
     ·塌陷梯田修复(京白梨)修复效果第78-79页
     ·塌陷坑修复效果第79页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成果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6. 生态修复技术模式应用案例2:韭园桃花谷示范区的生态修复第83-121页
   ·示范区概况第83页
   ·规划设计的理念第83-84页
   ·研究内容第84页
   ·研究区规划设计第84-86页
   ·研究区重点工程第86-111页
     ·矿井水处理工程第86-94页
     ·生态房工程第94-107页
     ·道路工程第107-108页
     ·集水池工程第108页
     ·拓展工程第108-111页
   ·预算第111-113页
     ·编制依据第111页
     ·经费概算第111-113页
   ·修复效果第113-119页
     ·生态房修建第113-115页
     ·旅游设施修建第115页
     ·生态暖房修建第115页
     ·集水池修建第115-116页
     ·景观修建第116页
     ·整体修复效果第116-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7.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分析第121-137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综合分析第121-124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第121-122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分析第122-124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和价值流分析第124-128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第124-126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价值流第126-127页
     ·研究区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生态流与价值流的关系第127页
     ·研究区生态修复与生态流和价值流的关系第127-128页
   ·研究区生态修复产生的生态效益分析第128-133页
     ·生态修复产生的良性生态效应表征第128-129页
     ·研究区生态修复产生的生态效益第129-133页
   ·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生态服务的关系第133-134页
     ·生态修复是生态服务的原动力第133页
     ·生态服务是生态修复的导向第133-134页
   ·山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可行途径第134-136页
     ·影响生态修复的因素第134-135页
     ·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途径第135页
     ·促进山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措施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37-141页
   ·结论第137-139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139-140页
   ·展望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下一篇: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