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落后农村青年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鲁西南李庄村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第8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8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有关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 第8-9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重点 | 第9页 |
·论文研究难点 | 第9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9页 |
·论文研究途径及方法 | 第9-10页 |
4 论文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青年的含义 | 第10页 |
·青年人才的含义 | 第10页 |
第二章 李庄村的基本概况 | 第10-14页 |
·李庄村的基本概况 | 第10-11页 |
·李庄村劳动力概况 | 第11-14页 |
·李庄村村民收入概况 | 第11-12页 |
·李庄村总体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 | 第12页 |
·李庄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农村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14-17页 |
·城乡二元体制是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 | 第14-15页 |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制约劳动力流动 | 第14-15页 |
·城乡二元结构的解体松动劳动力 | 第15页 |
·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15-16页 |
·农村基础设施差难以留住人才 | 第15-16页 |
·务工收入低导致劳动力外流 | 第16页 |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增长是直接原因 | 第16-17页 |
·超生人口导致劳动力富余 | 第16-17页 |
·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力需求少 | 第17页 |
第四章 农村人才缺失的影响 | 第17-21页 |
·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 第17-19页 |
·农村人才流失限制村委会发展 | 第17-18页 |
·农村基层组织落后 | 第18-19页 |
·不利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 第19页 |
·农村后继无人影响新农村建设 | 第19-21页 |
·严重缺乏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 第19-20页 |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五章 农村人才缺失的对策思考 | 第21-35页 |
·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 第21-23页 |
·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村发展创造条件 | 第21-22页 |
·改革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自谋发展的必要资金 | 第22-23页 |
·发挥当地政府职能 | 第23-25页 |
·政府应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 | 第23-24页 |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 第24-25页 |
·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 第25-27页 |
·充分认识非农产业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 第25-26页 |
·农村应注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 第26-27页 |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 第27-29页 |
·遵循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 第27页 |
·重点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 第27-28页 |
·要加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 第28-29页 |
·发展农村教育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9页 |
·吸引青年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29-35页 |
·眼睛向内来挖掘农村的现有人才 | 第30页 |
·注重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训、培养 | 第30-32页 |
·采用各种措施吸引“凤凰还巢” | 第32页 |
·抓住机遇吸纳城市的富余人才 | 第32-33页 |
·实施“三支一扶”引进优秀人才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