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1 生地黄相关文献资料 | 第14-18页 |
| ·生地黄中的化学成分 | 第14-15页 |
|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 第14页 |
| ·糖、苷类 | 第14页 |
| ·氨基酸 | 第14页 |
| ·微量元素 | 第14-15页 |
| ·地黄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15-17页 |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 第16页 |
| ·抗肿瘤作用 | 第16页 |
| ·降血糖作用 | 第16页 |
| ·抗衰老作用 | 第16-17页 |
| ·抗胃溃疡及保护胃粘膜作用 | 第17页 |
| ·其它 | 第17页 |
| ·关于生地黄的制剂及制备工艺 | 第17-18页 |
| 2 海绵剂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 ·海绵剂常用辅料的理化性质 | 第19-20页 |
| ·明胶 | 第19页 |
| ·淀粉 | 第19页 |
| ·海藻酸钠 | 第19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第19-20页 |
| ·羧甲基纤维素钙 | 第20页 |
| ·海绵剂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 ·明胶海绵 | 第20页 |
| ·血浆海绵 | 第20页 |
| ·纤维蛋白海绵 | 第20-21页 |
| ·淀粉海绵 | 第21页 |
| ·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复合海绵 | 第21页 |
| ·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 | 第21页 |
| ·海绵剂存在的不足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 第21-23页 |
| 第二部分 生地黄止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 第23-27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 ·实验药物 | 第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3-25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 ·系统溶剂法提取部位 | 第23页 |
|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分离部位 | 第23-24页 |
| ·止血作用实验研究 | 第24-25页 |
| ·系统溶剂法提取各部位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24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部位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 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部分 生地黄止血有效部位HPLC 指纹图谱研究 | 第27-38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仪器 | 第27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7-3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27-35页 |
| ·色谱条件的考察 | 第27-33页 |
| ·精密度考察 | 第33-34页 |
| ·稳定性考察 | 第34页 |
| ·重复性考察 | 第34-35页 |
| ·延长时间测试滞后峰 | 第35页 |
| ·生地黄止血有效部位指纹图谱测定 | 第35-37页 |
| ·参照峰的选择 | 第35页 |
| ·共有峰的指定 | 第35页 |
| ·各样品对照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5-36页 |
| ·相似度分析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四部分 基于谱效相关的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生地黄的提取工艺 | 第38-43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8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8-41页 |
| ·评价指标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38页 |
| ·样品中各指纹峰相对于梓醇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单因素试验考察生地黄的提取次数 | 第39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9-41页 |
| ·正交试验样品溶液制备 | 第40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0页 |
| ·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五部分 生地黄止血海绵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43-47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仪器 | 第43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3-45页 |
| ·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 | 第44-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六部分 生地黄止血海绵剂质量标准研究 | 第47-54页 |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7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仪器 | 第47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7-53页 |
| ·薄层层析定性鉴别 | 第47-48页 |
| ·各指纹峰相对于梓醇含量的测定 | 第48-51页 |
| ·色谱条件 | 第48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8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8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49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49-5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0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0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51-53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页 |
| ·供试品溶液显色稳定性试验 | 第51-52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2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52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2-53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53页 |
| 3 讨论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