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不孕症中医诊治的古代文献研究 | 第9-23页 |
一、孕育奠基阶段(先秦两汉时期)不孕症诊治的文献研究 | 第9-11页 |
(一) 病名的早期记载 | 第9-10页 |
(二) 病因病机的早期认识 | 第10页 |
(三) 治则治法的早期认识 | 第10-11页 |
二、经验积累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不孕症诊治的文献研究 | 第11-15页 |
(一) 病名的衍变 | 第11-12页 |
(二) 病因病机的探索 | 第12-13页 |
(三) 治则治法的探索 | 第13-14页 |
(四) 方药研究 | 第14-15页 |
三、理论突破阶段(宋金元时期)不孕症诊治的文献研究 | 第15-18页 |
(一) 病因病机的创新研究 | 第15-16页 |
(二) 治则治法的特色研究 | 第16-17页 |
(三) 方药研究 | 第17-18页 |
四、综合汇通阶段(明清时期)不孕症诊治的文献研究 | 第18-23页 |
(一) 病因病机的综合研究 | 第18-20页 |
(二) 辨证分型的理性研究 | 第20页 |
(三) 治则治法的系统化研究 | 第20-22页 |
(四) 方药研究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不孕症中医诊治的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23-31页 |
一、病因病机的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23-24页 |
二、辨证分型的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24-26页 |
(一) 单纯性辨证分型 | 第25页 |
(二)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第25-26页 |
三、治则治法的近现代文献研究 | 第26-31页 |
(一) 补肾法 | 第26-27页 |
(二) 调经法 | 第27页 |
(三) 疏肝法 | 第27-28页 |
(四) 中医周期疗法 | 第28-29页 |
(五) 针灸法 | 第29页 |
(六) 外治法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不孕症中西医诊治的比较研究 | 第31-38页 |
一、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 第31-34页 |
(一) 无排卵性不孕症 | 第31-32页 |
1. 病因病机之比较 | 第31页 |
2. 治疗方法之比较 | 第31-32页 |
(二)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 | 第32-34页 |
1. 病因病机之比较 | 第32-33页 |
2. 治疗方法之比较 | 第33-34页 |
二、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 第34-35页 |
(一) 病因病机之比较 | 第34页 |
(二) 治疗方法之比较 | 第34-35页 |
三、免疫性不孕症 | 第35-36页 |
(一) 病因病机之比较 | 第35页 |
(二) 治疗方法之比较 | 第35-36页 |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 | 第36-38页 |
(一) 病因病机之比较 | 第36页 |
(二) 治疗方法之比较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