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束流辐射热—力学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热激波的实验测量 | 第16-20页 |
·喷射冲量的实验测量 | 第20-22页 |
·化爆模拟实验技术 | 第22-24页 |
·其他的模拟实验技术 | 第24页 |
·热激波传播衰减的解析计算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6页 |
第二章 X射线和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6-5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X射线在材料中的能量沉积 | 第27-38页 |
·光电吸收系数 | 第27-30页 |
·康普顿散射系数 | 第30-31页 |
·总吸收系数与总衰减系数 | 第31-36页 |
·黑体辐射 | 第36-37页 |
·能量沉积 | 第37-38页 |
·电子在材料中的能量沉积 | 第38-46页 |
·基本理论 | 第38-42页 |
·能量沉积的解析计算方法 | 第42页 |
·能量沉积的蒙特卡罗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算例 | 第44-46页 |
·多层结构中的辐射能量沉积 | 第46-48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6页 |
·电子束辐射能量沉积 | 第46-48页 |
·X射线辐射能量沉积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脉冲束流辐射热—力学效应的理论计算 | 第50-78页 |
·引言 | 第50页 |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50-58页 |
·一维流体弹塑性方程组 | 第50-51页 |
·状态方程 | 第51-52页 |
·冲击波计算中的通量修正输运法 | 第52-53页 |
·差分格式 | 第53-55页 |
·定解条件 | 第55-57页 |
·差分方程的稳定性及守恒检验 | 第57-58页 |
·辐射热激波计算 | 第58-69页 |
·X射线辐射热激波 | 第58-62页 |
·电子束辐射热激波 | 第62-64页 |
·几种自由面格式的比较 | 第64-69页 |
·冲量计算 | 第69-71页 |
·计算方法 | 第69页 |
·计算条件 | 第69-70页 |
·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辐射热激波传播衰减的解析计算 | 第71-76页 |
·波传播衰减解析计算公式 | 第71-73页 |
·Langley公式回顾 | 第73-74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辐射热激波和冲量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78-10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电子束辐射热激波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 第78-91页 |
·石英压电晶体法热激波测量系统 | 第78-82页 |
·PVDF热激波测量系统 | 第82-84页 |
·测试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84页 |
·热激波实验测量研究 | 第84-91页 |
·辐射喷射冲量特性实验研究 | 第91-97页 |
·电子束辐射喷射冲量实验测量 | 第91-94页 |
·软X射线辐射喷射冲量实验测量 | 第94-97页 |
·多层结构抗辐射性能评估 | 第97-101页 |
·实验测试方法 | 第97-98页 |
·辐射源参数 | 第98页 |
·热激波测量结果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脉冲X射线辐射下结构响应的实验研究 | 第104-120页 |
·引言 | 第104页 |
·柔爆索加载冲量余弦分布设计与实验验证 | 第104-110页 |
·柔爆索加载冲量的余弦分布设计 | 第104-107页 |
·实验验证 | 第107-110页 |
·柔爆索加载结构响应实验测量 | 第110-118页 |
·实验测量原理 | 第110页 |
·实验装置 | 第110-111页 |
·实验条件 | 第111-113页 |
·实验结果 | 第113-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脉冲辐射载荷下圆柱壳的结构响应计算 | 第120-134页 |
·引言 | 第120页 |
·数值模拟算法 | 第120-122页 |
·控制方程 | 第120-121页 |
·空间有限元离散 | 第121-122页 |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 第122页 |
·结构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2-127页 |
·计算模型 | 第122-123页 |
·载荷条件 | 第12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23-127页 |
·动塑性屈曲模拟 | 第127-131页 |
·概述 | 第127页 |
·初始几何偏差 | 第127-128页 |
·计算模型 | 第128-129页 |
·模拟结果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4-140页 |
·全文总结 | 第134-137页 |
·工作展望 | 第13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