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 ·背景 | 第11-12页 |
| ·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 ·写作方法 | 第13页 |
| 第2章 相关研究及理论的回顾及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三阶段模型的提出 | 第13-18页 |
| ·相关研究及理论的回顾 | 第13-16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3-14页 |
| ·垄断优势论 | 第14页 |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跨国并购的折衷理论(OLIS 框架) | 第15-16页 |
|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三阶段模型 | 第16-18页 |
| 第3章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由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控股形式 | 第18-26页 |
| ·独资化倾向的主要证据 | 第18-20页 |
| ·新设独资企业增加 | 第18-19页 |
| ·原有合资企业的股权扩张 | 第19页 |
| ·并购国内企业 | 第19-20页 |
| ·独资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 第20-23页 |
| ·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下降 | 第20-21页 |
| ·企业内交易成本仍然存在 | 第21-22页 |
| ·独资化动机的模型分析 | 第22-23页 |
| ·独资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独资化趋势带来的有利影响 | 第23-24页 |
| ·独资化趋势带来的不利影响 | 第24-25页 |
| ·应对独资化趋势的政策建议 | 第25-26页 |
|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各相关法律体系 | 第25页 |
| ·加强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联系,增强技术的溢出效应 | 第25-26页 |
| ·尽快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实力强大的国内品牌 | 第26页 |
| ·加强对独资企业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的监管 | 第26页 |
| 第4章 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跨国并购(M&A)活动日趋活跃 | 第26-37页 |
|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及现状 | 第27-30页 |
| ·并购占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小,但近年来有所增长 | 第27-28页 |
| ·并购单比交易规模可观,过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 | 第28-29页 |
| ·并购对象集中于三大类行业 | 第29-30页 |
| ·跨国公司掀起在华并购热潮的原因 | 第30-31页 |
| ·内在的经济学原因 | 第30页 |
| ·我国政策法律环境的改善 | 第30-31页 |
| ·并购产生的效应 | 第31-34页 |
| ·积极效应 | 第31-33页 |
| ·消极作用 | 第33-34页 |
| ·针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34-37页 |
| ·解放思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资并购潮 | 第34-35页 |
| ·防止垄断形成,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 | 第35页 |
| ·明确产业导向,把握好政策调控程度 | 第35-36页 |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产权出售的监控体系 | 第36页 |
| ·培养国内投资人,促进融资管道的畅通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