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已有研究成果与相关文献材料 | 第15-20页 |
·论文的内容、难点与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难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 | 第23-52页 |
·元大都的规划布局 | 第23-29页 |
·元大都的设计者 | 第23-24页 |
·元大都建设程序 | 第24-27页 |
·元大都规划特色 | 第27页 |
·元大都的城墙与城门 | 第27-28页 |
·城市街道与坊巷 | 第28-29页 |
·元大都的中轴线、中心台与钟鼓楼 | 第29-39页 |
·元大都中轴线的位置 | 第29-34页 |
·中心台与中心阁 | 第34-35页 |
·元大都的钟鼓楼 | 第35-39页 |
·元大都的街坊 | 第39-43页 |
·元大都的居民区与市场 | 第43-45页 |
·元大都的河流水系 | 第45-47页 |
·“八亩一分”的居住模式 | 第47-50页 |
·元大都城市平格网 | 第50-52页 |
第3章 元大都的皇城与宫城 | 第52-95页 |
·皇城、宫城的周回尺度与基址规模 | 第52-54页 |
·皇城与宫城的规制沿革 | 第54-61页 |
·大内宫殿 | 第61-68页 |
·兴圣宫 | 第68-74页 |
·兴建沿革 | 第68-69页 |
·平面布局 | 第69-74页 |
·隆福宫 | 第74-95页 |
·兴建沿革 | 第74-75页 |
·平面布局 | 第75-79页 |
·光天殿复原研究 | 第79-95页 |
第4章 元大都的礼制建筑 | 第95-124页 |
·太庙 | 第95-105页 |
·兴建沿革 | 第95-96页 |
·基址规模 | 第96-99页 |
·平面布局 | 第99-102页 |
·祭祀制度 | 第102-105页 |
·社稷坛 | 第105-111页 |
·基址规模与平面布局 | 第105-109页 |
·祭祀制度 | 第109页 |
·规制沿革 | 第109-111页 |
·南郊 | 第111-118页 |
·兴建沿革 | 第111-112页 |
·基址规模与平面布局 | 第112-115页 |
·祭祀制度 | 第115-116页 |
·规制沿革 | 第116-118页 |
·其他祭坛建筑 | 第118-121页 |
·先农坛、先蚕坛 | 第118-119页 |
·风、雨、雷师坛 | 第119页 |
·五福太乙神坛 | 第119-120页 |
·云仙台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5章 元大都的衙署与仓库 | 第124-142页 |
·大都城内的中央行政机构 | 第124-132页 |
·中书省 | 第124-127页 |
·枢密院 | 第127-128页 |
·御史台 | 第128-130页 |
·太史院 | 第130-132页 |
·大都路地方行政机构 | 第132-136页 |
·大都路总管府 | 第132-134页 |
·大都警巡院 | 第134-136页 |
·元大都衙署小结 | 第136-138页 |
·元大都的仓库 | 第138-142页 |
第6章 元大都的孔庙、国子学 | 第142-164页 |
·兴建沿革 | 第143-146页 |
·基址规模与平面布局 | 第146-154页 |
·相关文献 | 第146-147页 |
·基址规模 | 第147-148页 |
·孔庙平面 | 第148-150页 |
·国子学平面 | 第150-153页 |
·元朝中后期的孔庙、国子学 | 第153-154页 |
·设计规律与手法 | 第154-158页 |
·对明清孔庙、国子监的影响 | 第158-162页 |
·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7章 元大都的佛教建筑 | 第164-228页 |
·元代佛教发展概况 | 第164-165页 |
·元大都城内的前代佛寺 | 第165-171页 |
·元大都的敕建佛寺 | 第171-193页 |
·元大都敕建佛寺的分布特点 | 第172-174页 |
·元大都敕建佛寺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 | 第174-193页 |
·元大都敕建佛寺建筑模式中的蒙、藏、汉因素 | 第193-207页 |
·元大都敕建佛寺的建筑模式 | 第193页 |
·与蒙、藏、汉建筑模式的比较 | 第193-205页 |
·大承华普庆寺建筑模式的特点及原因 | 第205-207页 |
·元大都的汉地佛教寺院 | 第207-228页 |
第8章 元大都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与萨满教建筑 | 第228-270页 |
·道教建筑 | 第228-256页 |
·元大都地区道教概况 | 第228-230页 |
·元大都城内的道教建筑 | 第230-249页 |
·元大都城外的道教建筑 | 第249-252页 |
·元大都道教建筑小结 | 第252-256页 |
·基督教建筑 | 第256-262页 |
·元大都地区基督教发展概况 | 第256页 |
·元大都城内的基督教堂 | 第256-262页 |
·伊斯兰教建筑 | 第262-263页 |
·萨满教建筑 | 第263-270页 |
第9章 元大都的住宅 | 第270-281页 |
·元大都城内的人口 | 第270-272页 |
·元大都的人口规模 | 第270-271页 |
·元大都的人口构成 | 第271-272页 |
·元大都住宅的平面布局与基址规模 | 第272-278页 |
·后英房居住遗址 | 第272-275页 |
·西绦胡同居住遗址 | 第275-276页 |
·雍和宫后居住遗址 | 第276-277页 |
·后桃园居住遗址 | 第277页 |
·一〇六中学居住遗址 | 第277页 |
·元大都住宅的基址规模 | 第277-278页 |
·元大都住宅的分布特点 | 第278-281页 |
第10章 元大都的园林 | 第281-300页 |
·皇家园林 | 第281-285页 |
·御苑 | 第281页 |
·万寿山、太液池 | 第281-285页 |
·下马飞放泊 | 第285页 |
·城市公共园林与私家园林 | 第285-289页 |
·小结 | 第289-30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0-309页 |
基本文献 | 第300-302页 |
今人著述 | 第302-309页 |
致谢 | 第309-31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10-3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