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日本企业集团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日本企业集团概况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日本企业集团的类型 | 第14-16页 |
一、旧财阀系企业集团 | 第14页 |
二、新兴企业集团 | 第14-15页 |
三、独立系企业集团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日本企业集团的一般特征 | 第16-21页 |
一、法人的相互持股 | 第16-17页 |
二、经理会的设立 | 第17-18页 |
三、系列融资 | 第18-20页 |
四、高级职员的相互派遣 | 第20页 |
五、综合商社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日本企业集团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21-25页 |
一、日本企业集团的地位 | 第21-22页 |
二、日本企业集团的作用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日本企业集团形成和确立过程 | 第26-35页 |
第一节 战后财阀解体(1945—1950年) | 第26-29页 |
一、战前的日本财阀 | 第26-28页 |
二、解散财阀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旧财阀系三大企业集团的重组(1951—1961年) | 第29-31页 |
第三节 独立系企业集团的组建(1955—1964年)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新兴三大企业集团的组成(1965—1977年)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日本企业集团形成机制分析 | 第35-63页 |
第一节 历史背景分析 | 第35-42页 |
一、战后独特的国内经济政治实态 | 第35-38页 |
二、美国对日本垄断资本的扶持 | 第38-41页 |
三、朝鲜战争与“特需景气”的出现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 第42-47页 |
一、“企业本位”的社会 | 第42-44页 |
二、长期交往关系 | 第44-45页 |
三、日本企业的集团主义 | 第45-46页 |
四、教育改革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经济前提分析 | 第47-52页 |
一、股份制 | 第47-49页 |
二、形成集团节约成本 | 第49-51页 |
三、多角化经营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制度前提分析 | 第52-62页 |
一、财政制度 | 第52-57页 |
二、金融制度 | 第57-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日本企业集团形成机制的启示 | 第63-69页 |
一、日本企业集团形成历史背景对中国的启示 | 第63-65页 |
二、日本企业集团形成社会文化背景及经济前提对中国的启示 | 第65-66页 |
三、日本企业集团形成制度前提对中国的启示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