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副刊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第二章 新媒介环境与晚报副刊的发展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晚报副刊及其历史嬗变 | 第16-20页 |
一、晚报副刊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17页 |
二、晚报副刊的历史嬗变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新媒介环境及对晚报的影响 | 第20-23页 |
一、媒介环境学略述 | 第20-21页 |
二、新媒介环境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三、新媒介环境影响晚报副刊发展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新媒介环境下晚报副刊发展现状 | 第23-28页 |
一、新媒介环境下晚报副刊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二.新媒介环境下晚报副刊发展瓶颈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新媒介环境下《齐鲁晚报·青未了》的变革 | 第28-44页 |
第一节 《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的发展现状 | 第28-35页 |
一、《齐鲁晚报·青未了》的版面情况 | 第29-32页 |
二、《齐鲁晚报·青未了》的版面编排 | 第32-33页 |
三、《齐鲁晚报·青未了》的读者情况 | 第33-34页 |
四、《齐鲁晚报·青未了》的网络版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齐鲁晚报·青未了》在新媒介环境下面临的困难 | 第35-38页 |
一、《齐鲁晚报·青未了》效益的选择 | 第35页 |
二、《齐鲁晚报·青未了》定位的困难 | 第35-37页 |
三、《齐鲁晚报·青未了》作者的减少 | 第37-38页 |
四、《齐鲁晚报·青未了》读者的锐减 | 第38页 |
第三节 《齐鲁晚报·青未了》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革分析 | 第38-40页 |
一、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39页 |
三、媒介竞争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四、媒介传播观念的影响 | 第40页 |
第四节 《齐鲁晚报·青未了》对晚报副刊发展的启示 | 第40-44页 |
一、晚报副刊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第40-41页 |
二、晚报副刊会长期存在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新媒介环境下晚报副刊的发展对策 | 第44-55页 |
第一节 副刊编辑 | 第44-48页 |
一、副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 第44-46页 |
二、副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 第46-48页 |
第二节 编辑实务 | 第48-55页 |
一、建设知名副刊,发挥品牌效应 | 第48-49页 |
二、刊载精品内容,塑造文化品位 | 第49-51页 |
三、强化版面风格,打造副刊特色 | 第51-53页 |
四、完善网络平台,增强交流互动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