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体色鳙鱼群体生物学及遗传差异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20页 |
1 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第11-12页 |
2 RAPD技术的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在鱼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页 |
·在鱼类种群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在鱼类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在鱼类育种和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3 RAPD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6页 |
4 鳙鱼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5 本试验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8-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1 材料 | 第20-23页 |
·试验鱼 | 第20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和酶 | 第20-21页 |
·缓冲液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1-23页 |
2.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23页 |
·外部形态观察和测量 | 第23页 |
·生长速度对比试验 | 第23页 |
·RAPD实验分析 | 第23-25页 |
·试验材料采集和保存 | 第23-24页 |
·常规苯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24页 |
·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 | 第24-25页 |
·DNA检测 | 第25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2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 第25页 |
·RAPD-PCR扩增 | 第25-27页 |
·RAPD反应体系组成 | 第25-26页 |
·RAPD反应程序 | 第26页 |
·RAPD扩增产物检测 | 第26页 |
·RAPD引物的筛选 | 第26-27页 |
·构建DNA池 | 第26页 |
·引物筛选 | 第26-27页 |
·筛选出来的引物对个体DNA的RAPD扩增 | 第27页 |
·试验结果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构建0-1矩阵 | 第27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1 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 | 第28-32页 |
·外部形态特征观察和测量结果 | 第28-31页 |
·外形差异比较 | 第28页 |
·可数及可量性状比较 | 第28-31页 |
·生长速度对比 | 第31-32页 |
2 RAPD分析 | 第32-47页 |
·基因组DNA检测结果 | 第32-3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 | 第32-33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DNA样品浓度调整后电泳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引物筛选结果 | 第35-37页 |
·第一次筛选 | 第35-36页 |
·第二次筛选 | 第36-37页 |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内遗传差异 | 第37-42页 |
·两种体色鳊鱼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 第42-44页 |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的多态性分析 | 第44-45页 |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内个体间聚类分析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3页 |
1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的体色差异 | 第47页 |
2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的形态和生长速度差异 | 第47-48页 |
3 两种体色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8-49页 |
4 关于鳙鱼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 第49-50页 |
5 试验过程对RAPD结果的影响 | 第50-53页 |
·基因组DNA提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PCR扩增反应条件优化 | 第51页 |
·引物和DNA样品数量对RAPD结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附表 | 第63-65页 |
附图 | 第65-68页 |
符号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