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钴基催化剂催化氧化小分子VOCs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创新点第9-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37页
    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和危害第16-18页
        1.1.1 甲醛的来源和危害第16-17页
        1.1.2 乙炔的来源和危害第17页
        1.1.3 甲醇的来源和危害第17-18页
    1.2 VOC的净化技术第18-19页
    1.3 VOCs催化氧化的催化剂第19-20页
        1.3.1 贵金属催化剂第19-20页
        1.3.2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20页
    1.4 四氧化三钴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第20-23页
        1.4.1 四氧化三钴的结构和性质第20-21页
        1.4.2 四氧化三钴在VOC催化氧化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3 四氧化三钴催化剂中氧空位发挥的作用第22-23页
    1.5 甲醛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第23-29页
        1.5.1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第24-28页
        1.5.2 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第28-29页
    1.6 乙炔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第29-30页
    1.7 甲醇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1.8 量子化学计算在催化中的应用第31-34页
        1.8.1 量子化学计算简介第31-32页
        1.8.2 量子化学计算在催化中的应用第32页
        1.8.3 钴基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第32-34页
    1.9 文献小结第34-35页
    1.10 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意义第35-3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37-47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37-42页
        2.1.1 Hohenberg-Kohn定理第38-39页
        2.1.2 Kohn-Sham方程第39-40页
        2.1.3 交换-关联能泛函第40-41页
        2.1.4 赝势理论第41-42页
        2.1.5 计算软件第42页
    2.2 理论计算模型第42-43页
    2.3 化学反应的理论基础第43-45页
        2.3.1 过渡态理论第43-44页
        2.3.2 阿伦尼乌斯方程第44页
        2.3.3 活性中心理论第44-45页
    2.4 反应动力学计算第45-46页
    2.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46-47页
第3章 C_2H_2在Co_3O_4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氧化:Co~(2+)的作用第47-60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48-49页
        3.2.1 计算模型第48-49页
        3.2.2 计算方法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8页
        3.3.1 乙炔在Co_3O_4(110)-A表面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第49-55页
        3.3.2 乙炔在Co_3O_4(110)-B表面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第55-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Co_3O_4催化氧化HCHO机理研究:氧空位的影响第60-73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61-63页
        4.2.1 计算模型第61-62页
        4.2.2 计算方法第62-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4.3.1 完整的Co_3O_4表面上HCHO催化氧化第63-66页
        4.3.2 缺陷的Co_3O_4表面上HCHO催化氧化反应第66-70页
        4.3.3 HCHO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Co_3O_4催化氧化HCHO机理研究:H_2O的影响第73-83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73-76页
        5.2.1 计算模型第73-74页
        5.2.2 计算方法第74-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2页
        5.3.1 H_2O对Co_3O_4表面吸附和解离第76-77页
        5.3.2 H_2O对 HCHO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第77-81页
        5.3.3 动力学研究第81-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Pd/Co_3O_4催化剂界面效应对HCHO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第83-99页
    6.1 引言第83-84页
    6.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84-87页
        6.2.1 计算模型第84页
        6.2.2 计算方法第84-8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7-98页
        6.3.1 HCHO和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及解离第87-90页
        6.3.2 Pd/Co_3O_4催化剂催化氧化HCHO反应机理第90-95页
        6.3.3 动力学研究第95-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7章 单原子Pt_1/Co_3O_4催化氧化CH_3OH反应机理的研究第99-107页
    7.1 引言第99-100页
    7.2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100-102页
        7.2.1 计算模型第100页
        7.2.2 计算方法第100-102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2-106页
        7.3.1 CH_3OH和O_2在Pt_1/Co_3O_4(111)表面的吸附第102-104页
        7.3.2 Pt_1/Co_3O_4(111)表面催化氧化CH_3OH的反应路径第104-106页
    7.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1页
    8.1 结论第107-110页
    8.2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30-13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固流化床挡板内构件受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湖相滑塌型与洪水型重力流沉积过程及模式 ——以东营凹陷始新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