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国有企业经济论文

国有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公司监事会制度理论第11-22页
 一、分权制衡理论第12-14页
 二、私法自治理论第14-15页
 三、代理成本理论第15-18页
 四、利益平衡理论第18-19页
 五、“三权分离”理论第19-22页
第二部分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现状分析第22-31页
 一、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沿革第22-24页
  (一)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第22-23页
  (二)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沿革第23-24页
 二、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一) 监事会职权不清,监事素质不高第25-26页
  (二) 监事会工作机制不规范第26-27页
  (三)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老三会”职权交叉,关系混乱第27-28页
  (四) 缺乏对监事应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28-29页
 三、成因分析第29-31页
  (一) 监事会理论不足第29页
  (二) 传统观念的束缚第29-30页
  (三) 现行体制的缺陷第30-31页
第三部分 国外公司监督机制借鉴第31-44页
 一、德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第31-34页
  (一) 德国公司监事会机制现状第31-32页
  (二) 德国公司监事会机制的形成第32-33页
  (三) 对德国公司监事会机制的评价第33-34页
 二、日本公司监察人制度第34-36页
  (一) 日本公司监察人制度现状第34-35页
  (二) 日本公司监察人机制的形成第35-36页
  (三) 对日本公司监察人机制的评价第36页
 三、英美国家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第36-39页
  (一) 英美国家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现状第36-37页
  (二) 英美国家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第37-38页
  (三) 对英美国家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评价第38-39页
 四、监事会机制及其功能的国际比较第39-44页
  (一) 共性及差异第39-40页
  (二) 两种模式的趋同化趋势第40-41页
  (三) 结论及启示第41-44页
第四部分 我国国有公司监事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第44-56页
 一、明确定位国有公司监事会权能第44-47页
  (一) 公司财务检查权第45页
  (二) 公司业务调查权第45页
  (三) 违规制止权第45-46页
  (四) 临时股东大会召集权第46页
  (五) 公司代表权第46-47页
  (六) 人事监督权第47页
 二、规范国有公司监事会的工作机制第47-49页
  (一) 国有公司监事会的产生机制第47页
  (二) 国有公司监事会的监督机制第47-49页
  (三) 监事会的监督保障机制第49页
 三、正确处理监事会与公司其他机构的关系第49-52页
  (一) 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关系第49-50页
  (二) 监事会与“老三会”之间的关系第50-52页
 四、建立对监事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52-56页
  (一) 激励机制第52-54页
  (二) 约束机制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后记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政府作用
下一篇:精密铸造压型制造新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