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1 研究概述 | 第17-26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研究范围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调研的行业 | 第21-23页 |
·研究角度 | 第23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3-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2 理论综述 | 第26-77页 |
·地理品牌的内涵 | 第26-32页 |
·“地名+产品名”是一种品牌 | 第26-27页 |
·地理品牌的界定 | 第27-31页 |
·地理品牌的国外研究情况 | 第31-32页 |
·地理品牌的法律识别 | 第32-48页 |
·地理标志的特性 | 第32-36页 |
·国际公约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36-39页 |
·四种典型的原产地名称保护立法模式 | 第39-44页 |
·我国的原产地名称法律保护情况 | 第44-48页 |
·地理品牌关联的概念比较 | 第48-61页 |
·原产地形象和地理品牌 | 第48-50页 |
·区域品牌和地理品牌 | 第50-54页 |
·地区特产和地理品牌 | 第54-55页 |
·产业簇群与地理品牌 | 第55-61页 |
·共享地理品牌情形下企业品牌难以摆脱的五种困境 | 第61-68页 |
·托权品牌虚无模糊 | 第61-63页 |
·历史堆里找故事 | 第63-64页 |
·机会主义行为盛行 | 第64-66页 |
·利润空间微弱 | 第66-67页 |
·普遍存在的创新惰性 | 第67-68页 |
·地理品牌市场拓展特性 | 第68-70页 |
·产品垂直差异微弱,水平差异明显 | 第68-69页 |
·消费者对地理品牌产品价格敏感 | 第69-70页 |
·固定的市场容量中定义市场的歧义 | 第70页 |
·地理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研究—以山西老陈醋和水塔为例的实证研究 | 第70-75页 |
·测评地理品牌印象 | 第71-72页 |
·水塔品牌测评 | 第72-73页 |
·原产地形象、地理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 | 第73-74页 |
·跨区域市场开发,哪些要素对构建企业品牌资产更重要 | 第74-75页 |
·当前理论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 第75-77页 |
3 共享地理品牌分布及其显著特性 | 第77-105页 |
·全国各地部分共享的地理品牌分布情况 | 第77页 |
·茶饮类 | 第77-87页 |
·西湖龙井茶 | 第80-83页 |
·洞庭碧螺春 | 第83-85页 |
·信阳毛尖 | 第85-87页 |
·加工型食品类 | 第87-91页 |
·镇江香醋 | 第87-88页 |
·涪陵榨菜 | 第88-90页 |
·郫县豆瓣 | 第90-91页 |
·陶瓷类 | 第91-98页 |
·景德镇瓷器 | 第92-95页 |
·佛山陶瓷 | 第95-96页 |
·淄博陶瓷 | 第96-98页 |
·民间品 | 第98-102页 |
·潍坊风筝 | 第98-99页 |
·无锡惠山泥人 | 第99-100页 |
·扬州漆器 | 第100-102页 |
·对我国各类地理品牌显著特性的总结 | 第102-105页 |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105-122页 |
·理论假设和概念模型 | 第105-114页 |
·地理品牌形象 | 第105-107页 |
·企业品牌认知趋同 | 第107-110页 |
·地理品牌形象的影响因素 | 第110-112页 |
·企业品牌认知趋同的影响因素 | 第112-113页 |
·地理品牌形象和企业品牌认知趋同之间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调查研究设计 | 第114-117页 |
·问卷设计 | 第114页 |
·地理品牌的研究对象 | 第114-115页 |
·调研的程序和样本量的确定 | 第115-116页 |
·抽样方法 | 第116-117页 |
·计量尺度 | 第117-119页 |
·变量的操作定义和计量条目 | 第117-118页 |
·计量尺度 | 第118-119页 |
·数据收集与样本概况 | 第119-122页 |
·探索性研究样本概况 | 第119页 |
·正式研究样本概况 | 第119-122页 |
5 探索性研究的数据分析 | 第122-136页 |
·数据质量分析 | 第122-131页 |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2页 |
·量表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2-124页 |
·量表的有效性分析 | 第124-126页 |
·计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26-131页 |
·概念模型分析 | 第131-134页 |
·探索性研究结果和正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4-136页 |
·探索性研究结果 | 第134-135页 |
·正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5-136页 |
6 正式研究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136-165页 |
·数据质量分析 | 第136-14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36-138页 |
·量表的可靠性分析 | 第138-139页 |
·量表的有效性分析 | 第139-140页 |
·概念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40-148页 |
·四类地理品牌概念模型分析 | 第148-156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148-154页 |
·四类地理品牌概念模型之间的比较分析 | 第154-156页 |
·总样本的概念模型分析 | 第156-165页 |
·各类样本最佳拟合的概念模型 | 第156-160页 |
·各类受访者样本对地理品牌形象和企业品牌认知趋同的评价 | 第160-161页 |
·样本总体的概念模型 | 第161-165页 |
7 突破共享地理品牌障碍的个案研究——王老吉的扩张型品牌战略 | 第165-175页 |
·广东凉茶概况 | 第165-166页 |
·王老吉企业简况 | 第166-167页 |
·加多宝王老吉凉茶的扩张型品牌战略 | 第167-171页 |
·王老吉的品牌改造 | 第167-170页 |
·王老吉跨区域扩张的手段 | 第170-171页 |
·王老吉成为强势品牌的关键因素 | 第171-175页 |
8 结论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75-207页 |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 第175-176页 |
·讨论 | 第176-189页 |
·共享地理品牌的原因 | 第176-180页 |
·企业品牌认知的趋同化倾向 | 第180-184页 |
·环境依赖对地理品牌形象的影响 | 第184-185页 |
·历史传承对地理品牌形象的影响 | 第185页 |
·企业品牌市场份额最终不能超过5%的重要原因 | 第185-186页 |
·企业品牌认知趋同对地理品牌形象的影响 | 第186-187页 |
·地理品牌的保护体制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 第187-189页 |
·结论 | 第189-191页 |
·管理启示及建议 | 第191-199页 |
·专门立法保护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 | 第191-192页 |
·修正我国原产地名称保护对象 | 第192-193页 |
·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对地理品牌的保护 | 第193-194页 |
·促进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升级 | 第194页 |
·回归独立的企业品牌 | 第194-195页 |
·企业应努力创造品牌的差异化 | 第195-196页 |
·企业的产品名称应尽量避免使用“地名+产品名”的命名方式 | 第196页 |
·突破共享地理品牌的约束,成就强势品牌 | 第196-197页 |
·营销联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 第197-198页 |
·消除或弱化六大困窘的战略路径 | 第198-199页 |
·本课题的研究贡献、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99-207页 |
·本课题的研究贡献 | 第199-204页 |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 第204-205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22页 |
外文文献 | 第207-214页 |
中文文献 | 第214-218页 |
网络文献 | 第218-222页 |
附录1 我国各地共享的部分地理品牌 | 第222-233页 |
附录2 市场调查问卷 | 第233-236页 |
附录3 总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运行程序 | 第236-238页 |
附录4 顾客样本最佳的标准化基本模型和标准化结构模型 | 第238-251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251-256页 |
致谢 | 第256-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