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技术测量方法论文

基于符号M阵列二值结构光的三维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3页
   ·项目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三维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分析第15-22页
     ·基于硬件的距离测量方法第15-16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检测方法第16-18页
     ·结构光三维视觉检测技术第18-22页
     ·各类检测方法总结第22页
   ·结构光系统编码策略和编码模式第22-32页
     ·分时编码策略和编码模式第23-26页
     ·空间邻域编码策略和编码模式第26-30页
     ·直接编码策略和编码模式第30-32页
   ·创新点及关键技术第32-34页
     ·改进思路第32-33页
     ·关键难题第33页
     ·主要创新点第33-34页
   ·章节安排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3页
第二章 系统模型与微格模式第43-63页
   ·针孔模型第43-49页
     ·针孔模型原理第43-45页
     ·坐标变换第45-47页
     ·目标深度计算第47-48页
     ·不同目标深度下的像轨迹第48-49页
   ·模型中的参数分析第49-54页
     ·θ_S和θ_D参数分析第50-51页
     ·D_S和D_D参数分析第51页
     ·S参数分析第51-52页
     ·Z参数分析第52-54页
     ·参数分析总结第54页
   ·微格编码模式第54-61页
     ·微格编码模式结构第54-55页
     ·微格轮廓第55-58页
     ·子模式解码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编码符号研究第63-85页
   ·符号细化第63-66页
     ·快速并行细化算法第64-65页
     ·简单细化算法第65-66页
   ·遍历符号第66-72页
     ·遍历中的几个定义第66-69页
     ·点选原则第69-70页
     ·后处理第70页
     ·十字交叉变形第70-72页
   ·符号链分解第72-83页
     ·符号链分解算法第72-76页
     ·统计链角序列第76-77页
     ·支路提取算法第77-79页
     ·符号链的结构代码第79-83页
 本章小结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四章 M阵列编码模式第85-111页
   ·一维伪随机序列第85-88页
     ·基于几何图论的并圈剪接法第85-87页
     ·代数生成方法第87页
     ·基于伪随机序列的阵列生成第87-88页
   ·拼片算法第88-102页
     ·接口与拼接的基本定义第89-91页
     ·拼入顺序第91-93页
     ·片选策略第93-97页
     ·片选原则第97-102页
   ·算法实现与实验结果第102-108页
     ·算法实现第102-104页
     ·算法执行结果第104-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五章 符号M阵列图像的解码第111-132页
   ·图像预处理第111-116页
     ·图像滤波第111-112页
     ·二值化第112-116页
   ·符号分割第116-118页
     ·背景细化法第116页
     ·扩散法第116-117页
     ·填空与细化第117-118页
   ·符号类别识别第118-121页
     ·符号类别第118-119页
     ·虚终端支路第119-121页
     ·符号类别识别第121页
   ·符号码字还原第121-127页
     ·第二、三类符号码字还原第121-123页
     ·第五类符号码字还原第123-125页
     ·关键检测点定位第125-127页
   ·窗体匹配第127-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2页
第六章 图像处理平台、系统标定及实验第132-153页
   ·图像处理平台ChOpenCV第132-137页
     ·Ch空间对C库调用接口第133-134页
     ·Ch空间中的调用实现第134-135页
     ·C空间中的实现第135-136页
     ·Ch动态链接库第136-137页
   ·系统标定第137-143页
     ·传统标定方法第138-139页
     ·二步快速标定方法第139-143页
   ·实验第143-150页
     ·实验平台第143-144页
     ·系统标定实验第144-146页
     ·测量实验第146-148页
     ·重建实验第148-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53-156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53-154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154-156页
附录1.CCD侧标定结果部分数据(Z=1940mm)第156-162页
附录2.光源侧标定结果部分数据(Z=1940mm)第162-165页
附录3.CCD侧标定结果部分数据(Z=1500mm)第165-171页
附录4.光源侧标定结果部分数据(Z=1500mm)第171-174页
附录5.检测实验1部分结果数据第174-178页
附录6.检测实验2部分结果数据第178-181页
附录7.重建实验1部分结果数据第181-184页
附录8.重建实验2结果部分数据第184-187页
致谢第187-1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8-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上结构冰载荷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JTAG的板级互连测试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