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6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 | 第16-22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激励理论 | 第18页 |
·盈余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行为科学一般理论 | 第19-22页 |
第3章 管理舞弊基本概述 | 第22-32页 |
·管理舞弊的定义及理解 | 第22-23页 |
·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产生的要素 | 第23-28页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动机 | 第23-25页 |
·管理舞弊的机会 | 第25-28页 |
·忠诚性缺失 | 第28页 |
·管理舞弊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8-29页 |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29-32页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缺陷分析 | 第29-30页 |
·建立管理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重要性 | 第30-32页 |
第4章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线索研究 | 第32-44页 |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常用方法 | 第32-37页 |
·寻找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线索的方法 | 第37-44页 |
·保持适当的职业质疑 | 第37页 |
·分析公司行业政策尤其是近期公司大的方针政策,发现不合理的财务指标,揭示舞弊的征兆 | 第37-38页 |
·分析有关联交易的子公司财务报告及其附注 | 第38-39页 |
·引进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体系 | 第39-42页 |
·内部控制制度及环境的分析 | 第42-44页 |
第5章 审计管理舞弊的特殊方法 | 第44-60页 |
·关注红旗标志 | 第44-51页 |
·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特别留心处于财务困难境地的公司 | 第51-52页 |
·分析性复核 | 第52页 |
·重新测试会计估计 | 第52-53页 |
·现场调研及利用专业机构的帮助 | 第53-54页 |
·对重要项目实施特殊侦查策略 | 第54-56页 |
·固定资产的大量增加侦查策略 | 第54页 |
·存货异常增加侦查策略 | 第54-55页 |
·生产能力的严重闲置侦查策略 | 第55-56页 |
·关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 第56页 |
·仔细寻找关联方及其交易 | 第56-57页 |
·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测试和评价与交易和资产估价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 第57-59页 |
·实施连续审计策略 | 第59-60页 |
第6章 管理舞弊的特殊审计程序 | 第60-62页 |
第7章 中国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 第62-64页 |
·审计期望差的存在 | 第62-63页 |
·受“成本—效益”原则影响 | 第63页 |
·受中国市场机制不完善影响 | 第63-64页 |
第8章 管理舞弊审计发展研究 | 第64-72页 |
·红旗标志的进一步探索 | 第64-65页 |
·修改完善舞弊审计准则 | 第65-70页 |
·美国最新舞弊审计准则 | 第65-67页 |
·对我国舞弊审计准则改进的思考 | 第67-70页 |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舞弊的专业能力 | 第70-72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 第72-74页 |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第72页 |
·研究局限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