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论文--语义学、语用学论文

墨家的语义论

绪论第1-9页
一、墨家的“语义三角”第9-30页
 (一) “名第10-17页
  1、“名”的界定第11-13页
  2、“实”的界定第13页
  3、“举”的界定第13-17页
 (二) “名”、“实”、“举”的相互关系第17-24页
  1、“名”与“实”的关系第18-22页
  2、“举”与“名”、“实”的关系第22-24页
 (三) 墨家的正名原则第24-30页
  1、正名的要求第25-26页
  2、正名与狂举第26-30页
二、墨家的“验证论”第30-39页
 (一) 经验的条件第30-32页
  1、人的认知能力第30-31页
  2、人的主动参与第31-32页
 (二) 经验的方式第32-36页
  1、由感官感知第32-33页
  2、非感官的认知第33-34页
  3、心智思维的特殊作用第34-36页
 (三) 验证的标准第36-39页
  1、“取实予名”与“察类明故”第36-37页
  2、三表法第37-39页
三、墨家的“真值条件论”第39-53页
 (一) 具有真值条件的语句——命题第39-43页
  1、命题的界说第39页
  2、基本命题的种类第39-43页
 (二) 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第43-50页
  1、“辩必有胜”论第43-45页
  2、真假制约关系第45-47页
  3、反驳方式——“止”及其应用第47-50页
 (三) “悖”辞第50-53页
  1、“悖”辞的解说第50页
  2、对几个典型“悖”辞的批判第50-53页
结论第53-5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4-58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巴比伦创世神话之“变质”的文化解读
下一篇: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及莱州湾碳的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