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标定装置的自动调整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引言 | 第9页 |
·光学自动调整方法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2页 |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难点问题 | 第12页 |
·解决方案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光学调整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 第14-35页 |
·引言 | 第14页 |
·光学标定装置的功能、原理与设计 | 第14-17页 |
·光学标定装置的功能与组成 | 第14页 |
·光学标定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光学调整系统组成器件的选型 | 第17-34页 |
·自准直平行光管 | 第17-20页 |
·反射镜 | 第20-23页 |
·CMOS摄像机 | 第23-24页 |
·三轴转台 | 第24-25页 |
·转台功能描述 | 第24页 |
·转台设计指标 | 第24-25页 |
·电控位移台 | 第25-27页 |
·电子水平仪 | 第27-29页 |
·功能原理 | 第27-28页 |
·使用方法 | 第28-29页 |
·步进电机 | 第29-32页 |
·步进电机的功能原理 | 第29-30页 |
·步进电机的选型 | 第30-32页 |
·控制柜内部器件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调整方法的研究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页 |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35-36页 |
·调整方法的研究 | 第36-44页 |
·调整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调整原理 | 第38页 |
·平行光管处于理想位置时的调整角度的量化分析 | 第38-41页 |
·平行光管处于实际位置时的调整角度的量化分析 | 第41-44页 |
·α、β与φ、θ之间的关系 | 第44页 |
·调整步骤 | 第44-47页 |
·反射镜和平行光管的调整 | 第44-45页 |
·δ值的确定 | 第45页 |
·预调整及偏出调整 | 第45-47页 |
·软件流程图 | 第47-49页 |
·总体调整流程图 | 第47-48页 |
·偏出调整模块流程图 | 第48-49页 |
·平行光管调整模块流程图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系统的精度分析 | 第50-63页 |
·引言 | 第50页 |
·自动调整提高调整分辨率 | 第50-52页 |
·电控支架的分辨率 | 第50-51页 |
·步进电机的调速启动与停止 | 第51-52页 |
·图像处理提高定位精度 | 第52-55页 |
·亚像素定位技术 | 第52-54页 |
·亚象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象素算法的选用条件 | 第53-54页 |
·实际图像的亚像素中心定位 | 第54-55页 |
·数字摄像机的光学畸变的修正 | 第55-57页 |
·误差分析 | 第57-62页 |
·误差的来源和性质 | 第57-59页 |
·器件精度 | 第57-58页 |
·加工与安装误差 | 第58页 |
·算法误差 | 第58页 |
·其它误差 | 第58-59页 |
·误差分析 | 第59-61页 |
·三轴转台的台面轴误差 | 第59-60页 |
·图像处理误差 | 第60页 |
·反射镜平面度误差 | 第60页 |
·分辨率误差 | 第60-61页 |
·其它误差 | 第61页 |
·误差合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精度检测实验 | 第63-71页 |
·引言 | 第63页 |
·电控支架的分辨率检定实验 | 第63页 |
·电控支架的重复性检定实验 | 第63-64页 |
·调整系统刚度实验 | 第64-67页 |
·平行光管理想位置时的运动图像 | 第65页 |
·平行光管实际位置时的运动图像 | 第65-66页 |
·两位置时的图像运动轨迹对比 | 第66-67页 |
·系统精度检验实验的设计 | 第67-70页 |
·实验目的 | 第67页 |
·实验条件 | 第67页 |
·实验原理和步骤 | 第67-70页 |
·实验的误差分析 | 第70页 |
·实验的预期结论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研究总结 | 第71页 |
·相关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