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0-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有关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情况 | 第11-13页 |
·前人在本课题研究领域中的成果简述 | 第13-15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载重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结构和充气形状 | 第16-29页 |
·轮胎的分类 | 第16-18页 |
·从结构设计上分类 | 第16-17页 |
·从帘线材料上分类 | 第17页 |
·从使用用途上分类 | 第17-18页 |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 第18-22页 |
·子午线轮胎的性能特点 | 第22-23页 |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尺寸 | 第23-29页 |
·轮胎充气尺寸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轮胎主要部件强度计算 | 第25-26页 |
·子午线轮胎充气形状计算 | 第26-29页 |
第3章 子午线轮胎静态接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44页 |
·MSC.Marc/Mentat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30-36页 |
·超弹介绍 | 第30-33页 |
·Rebar单元的类型及应用原理 | 第33-36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36-38页 |
·82号单元 | 第37页 |
·10号单元 | 第37页 |
·166号单元 | 第37页 |
·84号单元 | 第37-38页 |
·7号单元 | 第38页 |
·147号单元 | 第38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8-43页 |
·建立轮胎充气的2D模型 | 第38-41页 |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载荷与约束条件 | 第43-44页 |
第4章 全钢丝子午线轮胎充气状态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4-56页 |
·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44-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54页 |
·总体分析 | 第45-54页 |
·轮胎充气工况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全钢丝子午线轮胎静态接地工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6-70页 |
·加载与求解 | 第56-57页 |
·载荷与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求解 | 第57页 |
·结果分析 | 第57-70页 |
·变形分析 | 第57-59页 |
·接地印痕、接触应力的分布 | 第59-61页 |
·垂直载荷(径向支反力)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帘线角对接地轮胎的影响分析 | 第62-66页 |
·胎体钢丝帘线与胶之间的剪应力分析 | 第66-68页 |
·接地工况小节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子午线轮胎充气工况有限元分析结论 | 第70-71页 |
·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静态接地工况有限元分析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