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水稻分子标记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特点 | 第10-11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运用 | 第11-12页 |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2-14页 |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主要类型及恢复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水稻雄性不育的概念 | 第14页 |
·水稻雄性不育的分类 | 第14页 |
·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 | 第15页 |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及其育种进展 | 第17-21页 |
·褐飞虱对水稻的为害 | 第17页 |
·水稻抗褐飞虱资源的鉴定和利用 | 第17-18页 |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 | 第18-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水稻材料 | 第22页 |
·褐飞虱虫源 | 第22页 |
·SSR引物的来源 | 第22页 |
·实验试剂及溶液 | 第22-23页 |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植物总DNA的提取(SDS法) | 第23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3-24页 |
·遗传背景分析及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24-25页 |
·Rf3、Rf4恢复基因对三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初步研究 | 第25页 |
·抗褐飞虱鉴定---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分子标记的获得 | 第27页 |
·抗褐飞虱材料CN311的分子标记选育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 第27-29页 |
·抗褐飞虱材料CN311的获得 | 第27页 |
·抗褐飞虱材料CN311的分子辅助选育情况 | 第27-28页 |
·CN311的遗传背景分析 | 第28-29页 |
·抗褐飞虱三系恢复系材料K39的获得 | 第29-30页 |
·抗褐飞虱材料K39遗传背景分析及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30-34页 |
·抗褐飞虱材料K39的遗传背景分析 | 第30-31页 |
·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31-34页 |
·抗褐飞虱材料K39的褐飞虱抗性鉴定 | 第34-36页 |
·抗褐飞虱材料K39杂交组合表现 | 第36-37页 |
·Rf3、Rf4基因及其组合恢复力的初步研究 | 第37-46页 |
·含Rf3、Rf4及基因组合的标记研究材料的获得及育性相关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37-39页 |
·对40个单株的遗传背景分析研究 | 第39-4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6-50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获得抗褐飞虱恢复系的有效技术手段 | 第46页 |
·多基因聚合是培育高抗性、持续性水稻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 第46-47页 |
·抗褐飞虱恢复系的遗传背景分析和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47-48页 |
·抗褐飞虱鉴定方法 | 第48页 |
·恢复基因与恢复力关系的初步探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