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5页 |
·内部控制的内涵 | 第8页 |
·内部控制现状和研究的意义 | 第8-13页 |
·各国关注内部控制的原因 | 第8-9页 |
·我国内部控制现状 | 第9-11页 |
·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 第9-10页 |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得力 | 第10-11页 |
·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度观念 | 第11页 |
·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 | 第11页 |
·内部控制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5-21页 |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第15页 |
·现代管理理论 | 第15页 |
·控制论 | 第15-16页 |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16-19页 |
·内部牵制阶段 | 第16页 |
·内部控制阶段 | 第16-17页 |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 第17页 |
·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 第17-19页 |
·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及发展 | 第19-21页 |
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21-22页 |
·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 第22页 |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 | 第22-23页 |
·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 第23页 |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 | 第23-24页 |
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 第24-53页 |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 第24-28页 |
·基本原则 | 第24-27页 |
·基本要求 | 第27-28页 |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程序与步骤 | 第28-30页 |
·拟定控制目标 | 第29页 |
·整合控制流程 | 第29页 |
·鉴别控制环节 | 第29页 |
·确定控制措施 | 第29-30页 |
·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制度设计 | 第30-53页 |
·构造业务循环模型 | 第30-32页 |
·企业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 | 第32-49页 |
·销售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32-34页 |
·采购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34-36页 |
·生产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36-37页 |
·工薪和人事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37-39页 |
·存货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39-40页 |
·固定资产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40-43页 |
·筹资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 第43-45页 |
·投资业务中的内部控制 | 第45-48页 |
·货币资金循环中的内部控制 | 第48-49页 |
·内部控制文本的设计 | 第49-53页 |
·内部控制文本的格式 | 第49-51页 |
·内部控制文本的内容 | 第51-53页 |
5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 第53-65页 |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 第53-59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三者相互制衡 | 第53-56页 |
·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管理哲学 | 第56页 |
·培养和优化企业文化 | 第56-57页 |
·建设完善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 | 第57-59页 |
·以人为本,改善人力资源政策,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 第59-61页 |
·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 | 第61-62页 |
·需处理的问题 | 第62-65页 |
·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 | 第62-63页 |
·内部控制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 第63-65页 |
6 内部控制发展的合理展望 | 第65-68页 |
·内部控制将从企业实体转向虚拟企业 | 第65-66页 |
·内部控制从自动化转为智能化 | 第66页 |
·内部控制从微观走向宏观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