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 1 引言 | 第13-26页 |
| ·B型烟粉虱种群形成与扩张的机制 | 第13-14页 |
| ·昆虫耐热性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 ·高温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6-17页 |
| ·高温对昆虫存活率的影响 | 第17页 |
| ·高温对昆虫生殖的影响 | 第17-18页 |
| ·高温致死 | 第18-19页 |
| ·昆虫耐寒性研究概述 | 第19-24页 |
| ·昆虫的过冷却点及抗寒对策 | 第20-21页 |
| ·环境变化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 | 第21-23页 |
| ·季节性气温变化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地理环境对耐寒性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也造成昆虫的耐寒性的差异 | 第22页 |
| ·低温驯化对昆虫耐寒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时间和温度的交互作用 | 第23页 |
| ·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新进展 | 第23-24页 |
| ·结语 | 第24页 |
| ·本研究立题依据 | 第24-26页 |
| 2 料和方法 | 第26-30页 |
| ·植物与昆虫 | 第26页 |
| ·供试植物 | 第26页 |
| ·供试昆虫 | 第26页 |
| ·试验器材 | 第26页 |
| ·试验种群的建立和保持 | 第26页 |
| ·温度对B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温度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温度下B型烟粉虱的繁殖情况 | 第2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 第27-29页 |
|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耐热性比较 | 第27-28页 |
| ·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的影响 | 第27页 |
| ·高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的影响 | 第27页 |
| ·两种粉虱成虫耐热性种间差异 | 第27-28页 |
| ·两种粉虱卵的耐热性种间差异 | 第28页 |
| ·高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生殖的影响 | 第28页 |
| ·高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 第28页 |
| ·高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后代的若虫成活率、卵孵化率和性别(♀:♂)的影响 | 第28页 |
| ·高温驯化对B型烟粉虱成虫耐热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低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 第29页 |
| ·两种粉虱卵的耐寒性比较 | 第29页 |
|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耐寒性调节(冷驯化对提高粉虱耐寒性的作用 | 第29页 |
| ·B型烟粉虱的冷驯化 | 第29页 |
| ·温室白粉虱的冷驯化 | 第29页 |
| ·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4页 |
| ·温度对B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 | 第30-32页 |
| ·B型烟粉虱的发育和存活 | 第30-31页 |
| ·B型烟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31页 |
| ·成虫寿命、产卵量和性比 | 第31-32页 |
| ·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 第32-39页 |
|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耐热性比较 | 第32-36页 |
| ·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高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耐热性比较 | 第34-35页 |
| ·两种粉虱卵的耐热性种间差异 | 第35-36页 |
| ·高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生殖适应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热胁迫对温室白粉虱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热胁迫对温室白粉虱后代的若虫成活率、卵孵化率和性别(♀:♂)的影响 | 第38页 |
| ·高温驯化对B型烟粉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低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影响 | 第39-44页 |
| ·低温胁迫对两种粉虱卵的存活的影响 | 第39-42页 |
| ·低温胁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存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低温胁迫对B型烟粉虱卵的存活的影响 | 第40-42页 |
|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耐寒性调节(冷驯化对提高粉虱耐寒性的作用 | 第42-44页 |
| ·温室白粉虱的冷驯化 | 第42-43页 |
| ·B型烟粉虱的冷驯化 | 第43-44页 |
| 4 讨论 | 第44-48页 |
| ·温度对粉虱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 第44页 |
| ·两种粉虱的耐热性比较 | 第44-45页 |
| ·两种粉虱耐寒能力比较 | 第45-46页 |
| ·昆虫耐热性、耐寒性和生活史 | 第46页 |
| ·区域性种间替代 | 第46-48页 |
| 5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