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页 |
| 一、 研究动机 | 第7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7-10页 |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不足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分析性程序概述 | 第13-18页 |
| 一、 分析性程序概述 | 第13-15页 |
| 二、 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15-18页 |
| 第三章 影响分析性程序绩效的环境与任务因素 | 第18-27页 |
| 一、 影响分析性程序绩效的环境因素 | 第18-22页 |
| 二、 影响分析性程序绩效的任务因素 | 第22-27页 |
| 第四章 影响分析性程序绩效的主体因素 | 第27-34页 |
| 一、 审计师的性格、知识与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27-28页 |
| 二、 审计师的经验与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28-31页 |
| 三、 审计师的心理状态与分析程序绩效 | 第31-32页 |
| 四、 审计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审计师的思维模式与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34-43页 |
| 一、 审计师思维模式与分析性程序绩效 | 第34-36页 |
| 二、 思维模式偏误的成因及其对策 | 第36-38页 |
| 三、 纠正思维模式偏误的一个例示:管理当局分析解释的识别技术 | 第38-43页 |
| 第六章 分析性程序的心理认知机制 | 第43-54页 |
| 一、 心理物理学- 一个分析框架 | 第43-44页 |
| 二、 修正的费希纳定律 | 第44-49页 |
| 三、 分析性程序流程解析:心理物理学视角 | 第49-50页 |
| 四、 分析性程序两个问题的解析:费希纳定律的运用 | 第50-5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