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试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被害人的概念及其角色演变第11-18页
 (一) 被害人的概念厘清第11-13页
  1. 被害人概念的内涵第11-12页
  2. 被害人概念的外延第12-13页
 (二) 被害人的特征分析第13-15页
  1. 合法权益的被害性第13页
  2. 权益被侵的直接性第13-14页
  3. 纠纷解决的参与性第14页
  4. 陈述内容的证据性第14-15页
  5. 诉讼结果的利害性第15页
 (三) 被害人的角色演变第15-18页
  1. 作为“受害复仇者”的被害人第15-16页
  2. 作为“犯罪控诉者”的被害人第16页
  3. 作为“诉讼旁落者”的被害人第16-17页
  4. 作为“地位回升者”的被害人第17-18页
二、国外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比较考察第18-24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第18-20页
  1. 法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第18-19页
  2. 德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第19-20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第20-23页
  1. 英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第20-21页
  2. 美国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第21-23页
 (三) 考察小结第23-24页
三、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迁及其反思第24-32页
 (一) 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迁第24-26页
  1. 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24页
  2.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变化第24-26页
 (二) 当前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反思第26-32页
  1. 与公诉案件性质相背离,影响公诉职权正常行使第26-27页
  2. 缺乏实质权利支撑,定位面临“虚名化”困境第27-29页
  3. 被害人身担双重角色,内在冲突难以调和第29-30页
  4. 可能破坏诉讼结构,造成诉讼秩序混乱第30-32页
四、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界定及其权益保障第32-48页
 (一) 对两种诉讼关系的认识第32-35页
  1.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关系第32-34页
  2. 被害人与公诉机关的关系第34-35页
 (二)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界定第35-38页
 (三) 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障第38-48页
  1. 充分保障被害人知情权行使第38-40页
  2. 有效保证委托代理权实现第40-42页
  3. 以“强制起诉”取代“公诉转自诉”第42-43页
  4. 完善现行的被害人赔偿制度第43-45页
  5. 建立我国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研究
下一篇: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