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钝齿棒杆菌N-乙酰谷氨酸激酶编码基因argB的克隆表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L-精氨酸生物学意义及其应用第7-9页
     ·L-精氨酸的生物学意义第7页
     ·L-精氨酸的医疗作用第7-8页
     ·L-精氨酸的其它作用及用途第8-9页
   ·L-精氨酸生产现状第9页
   ·L-精氨酸在传统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L-精氨酸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页
   ·代谢工程第10-13页
     ·L-精氨酸的生物合经成途径第11-12页
     ·L-精氨酸的分解代谢途径第12-13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立题意义第14页
     ·立题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钝齿棒杆菌乙酰谷氨酸激酶编码基因ARGB 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15-26页
   ·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菌株与质粒第15页
     ·主要仪器第15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15-16页
     ·工具酶及其它试剂第16-17页
     ·质粒DNA 的提取第17页
     ·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17-18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18-19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的构建第19页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19页
     ·蛋白SDS-PAGE 分析第19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19页
     ·NAGK 活性测定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5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argB 的克隆第20页
     ·大肠杆菌表达质粒的构建第20-23页
     ·argB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23-25页
   ·本章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第26-32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菌株与质粒第26页
     ·主要仪器第26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6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纯化第26-27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的酶活测定第27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7页
     ·N-乙酰谷氨酸激酶活性研究第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重组蛋白NAGK 的纯化第27-28页
     ·重组NAGK 酶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第28-29页
     ·重组NAGK 酶的最适pH 及pH 稳定性第29页
     ·金属离子对NAGK 的活性影响第29-30页
     ·酶对底物N-乙酰谷氨酸的动力学分析第30页
   ·本章 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N-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ARGB 在钝齿棒杆菌中的表达第32-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菌株与质粒第32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培养基第32-33页
     ·工具酶及试剂第33页
     ·钝齿棒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转化第33页
     ·菌体生长的测定第33页
     ·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第33页
     ·精氨酸的测定第33-34页
     ·培养条件第34页
     ·钝齿棒杆菌的酶活测定第34页
     ·钝齿棒杆菌重组菌株与原始菌株的发酵特性比较第34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质粒稳定性研究第34-35页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的构建、筛选及鉴定第35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C.C( pJC1-tac-argB)中NAGK 酶活的检测分析第35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转化子的摇瓶发酵第35-36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C.C2 与出发株C. crenatum SYPA 的发酵特性比较第36-37页
     ·C.C2 与出发菌株C. crenatum SYPA 发酵液氨基酸色谱仪分析对比第37-38页
     ·重组钝齿棒杆菌质粒稳定性研究第38-39页
   ·本章 小结第39-40页
结论与展望第40-42页
 主要结论第40-41页
 展望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油合成关键酶基因CgGPD1在大肠杆菌和产甘油假丝酵母中的表达
下一篇:基于非线性理论方法的生物序列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