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培养推理论证能力的文献综述 | 第8-9页 |
·《标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 | 第9页 |
·研究推理论证能力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2. 推理论证能力的概述 | 第13-18页 |
·推理的定义 | 第13页 |
·推理的构成 | 第13-17页 |
·论证的定义 | 第17页 |
·数学推理论证能力的界定 | 第17-18页 |
3. 推理论证能力的结构 | 第18-30页 |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 | 第18-19页 |
·必要的逻辑知识 | 第19页 |
·提出猜想的能力 | 第19-22页 |
·数学命题证明的能力 | 第22-28页 |
·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 第28页 |
·推理论证过程中自我反思的能力 | 第28-30页 |
4. 培养推理论证能力的措施 | 第30-43页 |
·讲清概念、定理,打好推理论证的基础 | 第30-32页 |
·作好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良好习惯 | 第32页 |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 第32-35页 |
·精心组织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证明方法与技巧 | 第35-37页 |
·进行反向练习,提高学生逆向推理论证的能力 | 第37-40页 |
·规范数学语言,训练推理论证严谨性、条理性 | 第40页 |
·挖掘论证素材,在教材各个领域中开展推理训练 | 第40-41页 |
·及时总结反思,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 | 第41-42页 |
·因材施教,有层次有差异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 第42-43页 |
5. 推理论证能力培养的实验 | 第43-46页 |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实验对象(对比班、实验班) | 第43页 |
·实验过程 | 第43页 |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