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概况 | 第14-21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况 | 第14-15页 |
|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概况 | 第15-19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生产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与应用概况 | 第21-26页 |
|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 | 第21-22页 |
| ·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方法 | 第22-25页 |
|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有关无血清培养基中各种添加物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糖类 | 第26页 |
| ·氨基酸 | 第26-27页 |
| ·维生素 | 第27页 |
| ·无机盐离子 | 第27页 |
| ·微量元素 | 第27页 |
| ·脂类物质 | 第27-28页 |
| ·核酸类物质 | 第28页 |
| ·其它 | 第28页 |
| ·用DHFR-CHO细胞生产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国内外现状 | 第28-30页 |
| ·DHFR-CHO细胞 | 第28-30页 |
| ·抗CD20单克隆抗体 | 第3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0-32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细胞株 | 第32页 |
| ·培养基 | 第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细胞培养 | 第33-35页 |
| ·种子细胞复苏及传代培养 | 第33页 |
| ·细胞无血清驯化 | 第33页 |
| ·长期稳定性实验 | 第33-34页 |
| ·细胞在摇瓶中的批培养和流加培养实验 | 第34页 |
| ·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批培养和流加培养实验 | 第34-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39页 |
| ·细胞计数与形态检测 | 第35页 |
| ·营养物和代谢副产物浓度的测定 | 第35页 |
| ·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 | 第35页 |
| ·抗CD20单克隆抗体浓度检测 | 第35页 |
| ·渗透压、pH和培养液浊度检测 | 第35-36页 |
| ·细胞干重、胞内蛋白含量及细胞大小测定 | 第36页 |
| ·细胞周期测定 | 第36页 |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36页 |
| ·反转录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 | 第36-37页 |
| ·细胞铁吸附速率测定 | 第37页 |
| ·6-硫鸟胺法检测基因突变 | 第37-39页 |
| 第3章 DHFR-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 | 第39-51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 ·Plackett-Burman实验 | 第40-44页 |
| ·最速上升法实验 | 第44-45页 |
| ·中心组合实验 | 第45-49页 |
| ·优化无血清培养基(OptM)实际效果的实验验证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柠檬酸铁对DHFR-CHO细胞无血清培养过程的影响 | 第51-70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8页 |
| ·柠檬酸铁对细胞生长和稳定传代的作用 | 第52-53页 |
| ·转铁蛋白-铁对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柠檬酸铁和转铁蛋白-铁的作用差异 | 第54-56页 |
| ·柠檬酸铁对细胞生长、凋亡以及抗体表达的影响 | 第56-60页 |
| ·柠檬酸铁的功能和作用形式 | 第60-61页 |
| ·铁螯合剂对细胞吸收利用铁的影响 | 第61-66页 |
| ·细胞对铁的吸收利用与其离子价态的关系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次黄嘌呤和胸苷对DHFR-CHO细胞无血清培养过程的影响 | 第70-89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实验设计 | 第7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8页 |
| ·批培养过程中次黄嘌呤和胸苷对DHFR-CHO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的影响 | 第70-73页 |
| ·次黄嘌呤和胸苷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第73-78页 |
| ·次黄嘌呤和胸苷对细胞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78-81页 |
| ·次黄嘌呤和胸苷促进培养初期细胞生长的作用 | 第81-83页 |
| ·次黄嘌呤和胸苷对细胞长期传代稳定性的影响 | 第83-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6章 DHFR-CHO细胞无血清培养过程的优化 | 第89-9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实验设计 | 第89-90页 |
| ·两阶段流加培养过程的设计原则 | 第89页 |
| ·两阶段流加培养过程的控制策略 | 第89-9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4页 |
| ·次黄嘌呤/胸苷分阶段添加策略小试 | 第90-92页 |
| ·生物反应器中基于次黄嘌呤/胸苷浓度分阶段控制的细胞流加培养过程 | 第92-93页 |
| ·典型培养过程的结果比较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95-99页 |
| ·全文总结 | 第95-97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97页 |
| ·建议及展望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研究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