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竹叶 | 第14-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类黄酮) | 第16-30页 |
·类黄酮的吸收和代谢 | 第17-22页 |
·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单体制备 | 第22-26页 |
·类黄酮舒张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 第29-30页 |
·竹叶黄酮 | 第30-36页 |
·竹叶黄酮的结构特征 | 第31页 |
·竹叶黄酮的提取与分离 | 第31-33页 |
·竹叶黄酮的生物学功效 | 第33-36页 |
·本学位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竹叶黄酮的体内代谢途径初探 | 第38-6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6页 |
·HPLC分析测试条件的优化 | 第43-50页 |
·血样预处理条件的确定 | 第50-52页 |
·竹叶碳苷黄酮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第52-53页 |
·碳苷黄酮的胃肠道代谢途径 | 第53-55页 |
·碳苷黄酮的排泄实验 | 第55-56页 |
·碳苷黄酮的吸收途径初探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第三章 竹叶特征性黄酮成分的分离制备 | 第60-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试剂药品 | 第61-62页 |
·仪器设备 | 第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78页 |
·AB-8大孔吸附树脂的部位分离 | 第65-67页 |
·四种碳苷黄酮的HPLC分离制备 | 第67-72页 |
·碳苷黄酮的纯化与二次制备 | 第72-73页 |
·苜蓿素的HPLC分离制备 | 第73-76页 |
·苜蓿素的纯化 | 第76页 |
·碳苷黄酮和苜蓿素的结构解析 | 第76-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第四章 竹叶特征性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80-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6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81-82页 |
·仪器设备 | 第82页 |
·实验方法 | 第82-85页 |
·数据处理 | 第85-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7页 |
·类黄酮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 第86-87页 |
·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 第87-89页 |
·类黄酮的铁还原能力 | 第89-90页 |
·类黄酮的清0.2-能力 | 第90页 |
·类黄酮的清·OH能力 | 第90-95页 |
·类黄酮清除H2O2的能力 | 第95-97页 |
·讨论 | 第97-99页 |
第五章 竹叶黄酮血管舒张作用的离体实验研究 | 第99-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6页 |
·实验动物 | 第100页 |
·试样及阳性对照 | 第100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100-101页 |
·仪器设备 | 第101页 |
·动物饲养条件 | 第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105页 |
·数据处理 | 第105-10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20页 |
·离体兔胸主动脉环的最佳前负荷 | 第106页 |
·血管内皮除去与否的乙酰胆碱法鉴定结果 | 第106页 |
·累计给药对PE预收缩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 | 第106-108页 |
·累计给药对高钾预收缩引起的舒张作用 | 第108-109页 |
·竹叶黄酮对抗苯肾上腺素(PE)的作用 | 第109-111页 |
·竹叶黄酮对抗高钾的作用 | 第111-112页 |
·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基蓝)对竹叶黄酮诱导舒张兔胸主动脉环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竹叶黄酮诱导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对竹叶黄酮诱导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竹叶黄酮与阳性药物硝苯地平的舒张作用比较 | 第116-119页 |
·竹叶黄酮对细胞外钙NO释放量的影响 | 第119页 |
·细胞外无钙条件下竹叶黄酮对NO释放量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讨论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总结、创新点和展望 | 第122-125页 |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 第122-123页 |
·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获奖荣誉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