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饲料添加剂论文

载金属离子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抗菌作用及其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录第1-10页
致谢第10-11页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主要缩写词第16-17页
引言第17-19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9-50页
 第一章 饲用抗生素面临的挑战及替代品的研究进展第19-27页
  1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历史第19-20页
  2 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积极作用第20页
  3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引起的问题第20-23页
   ·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第20-21页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第21页
   ·药物残留第21-22页
   ·耐药性的产生第22-23页
  4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面临的挑战第23-24页
  5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益生元(Probiotics)第24页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第24-25页
   ·寡聚糖第25-26页
   ·其它抗生素替代品第26-27页
 第二章 氨基多糖的研究现状第27-37页
  1 氨基多糖的发现第28-29页
  2 甲壳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第29-30页
  3 甲壳素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第30-31页
  4 氨基多糖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第31-32页
  5 氨基多糖的应用第32-37页
   ·工业废水处理第32-34页
   ·氨基多糖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34-35页
   ·氨基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35-37页
 第三章 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第37-50页
  1 纳米技术相关的概念第37-38页
  2 纳米粒子的特性第38-40页
   ·表面效应第39页
   ·小尺寸效应第39页
   ·量子尺寸效应第39-40页
   ·宏观隧道效应第40页
  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0-41页
   ·物理方法第40页
   ·化学方法第40-41页
  4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纳米技术的研究概况第41-43页
   ·美国第41-42页
   ·欧洲和日本第42页
   ·中国第42-43页
  5 纳米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第43-50页
   ·纳米抗菌剂的研究进展第43-44页
   ·纳米技术在药物学上的研究进展第44-46页
   ·纳米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第46-47页
   ·纳米科技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第47-50页
第二篇 体外试验第50-75页
 第四章 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表征及吸附特性研究第50-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材料第51页
   ·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第51页
   ·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形态第51页
   ·吸附试验第51-52页
   ·吸附等温线第52页
   ·吸附热力学参数第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粒径第52-53页
   ·Zeta电位第53-54页
   ·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形态第54页
   ·起始浓度和接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54-56页
   ·介质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56页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第56-58页
   ·吸附等温线第58-59页
  3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载不同金属离子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杀菌活性研究第60-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材料第61页
   ·材料特性分析第61页
   ·细菌悬液的制备第61-62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第62页
   ·最小杀菌浓度(MBC)第62页
   ·数据处理第6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载不同金属离子的氨基多糖纳米微粒的特性第62-65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第65-66页
  3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APN的杀菌活性及机理研究第67-7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材料第67-68页
   ·APN的形态观察第68页
   ·细菌悬液的制备第68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第68页
   ·抑菌曲线和杀菌曲线第68-69页
   ·大肠杆菌K_(88)形态变化的动态观察第69页
   ·数据处理第69页
  2 结果和讨论第69-74页
   ·APN的形态第69-70页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第70-71页
   ·APN的抑菌活性第71-72页
   ·APN的杀菌活性第72页
   ·APN杀菌过程中细菌的形态变化第72-74页
  3 小结第74-75页
第三篇 饲养试验第75-113页
 第七章 APN对大鼠生长、血清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第75-9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6-81页
   ·材料第76页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第76-77页
   ·屠宰和取样第77-78页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第78-80页
   ·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第80页
   ·血清相关指标的测定第80-81页
   ·数据统计和分析第81页
  2 结果第81-87页
   ·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第81-82页
   ·SD大鼠血清相关指标第82-84页
   ·SD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菌酶水平第84-86页
   ·SD大鼠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第86-87页
  3 讨论第87-91页
   ·生长性能与饲料转化率第87-88页
   ·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第88-89页
   ·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溶菌酶水平的影响第89-90页
   ·SD大鼠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第90-91页
  4 小结第91-92页
 第八章 APN对大鼠盲肠菌群、细菌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浓度的影响第92-10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3-95页
   ·材料第93页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第93页
   ·样品采集第93页
   ·样品分析与测定第93-95页
   ·数据处理第95页
  2 结果第95-100页
   ·盲肠菌群第95页
   ·细菌酶活性第95页
   ·盲肠内容物pH和SCFA浓度第95-100页
  3 讨论第100-103页
   ·盲肠菌群第100-101页
   ·细菌酶活性第101-102页
   ·盲肠SCFA第102-103页
  4 小结第103-104页
 第九章 APN对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04-11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5-107页
   ·试验材料第105页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第105页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105页
   ·样品测定第105-106页
   ·数据处理第106-107页
  2 结果第107-111页
   ·小肠粘膜组织形态第107-109页
   ·小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第109页
   ·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第109-111页
  3 讨论第111-112页
   ·小肠粘膜组织形态第111页
   ·小肠内容物消化酶第111-112页
   ·小肠粘膜二糖酶的活性第112页
  4 小结第112-113页
提示第113-114页
创新点第114-115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43页
作者简历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rt1基因表达对猪脂肪分解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竹叶特征性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单体制备、抗氧活性及其血管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