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7-9页 |
·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 第7页 |
·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7页 |
·数学概念学习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 第7-9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数学概念学与教的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奥苏伯尔的概念获得类型 | 第9-10页 |
·传统建构主义概念学习观 | 第10页 |
·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 | 第10-11页 |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产生 | 第11-13页 |
·数学教育中的现实 | 第11-12页 |
·数学化 | 第12页 |
·再创造 | 第12-13页 |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发展情况 | 第13页 |
·对“再创造”教学理论的研究 | 第13-17页 |
·“再创造”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 第13-14页 |
·“再创造”教学的环节和流程 | 第14-15页 |
·创设“再创造”课堂学习的环境 | 第15-16页 |
·“再创造”教学中不同学生层次的设置 | 第16-17页 |
第3章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访谈调查法 | 第17页 |
·实验研究法 | 第17-18页 |
第4章 数学概念的再创造教学模式 | 第18-34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可行性 | 第19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特点 | 第19-20页 |
·再创造角度的高中数学概念分类 | 第20-21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原则 | 第21-24页 |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 第21-22页 |
·数学化原则 | 第22-23页 |
·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 第23-24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基本环节 | 第24-26页 |
·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第24页 |
·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 第24-25页 |
·引导学生“再创造”,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 | 第25-26页 |
·概念的符号化 | 第26页 |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课堂实例 | 第26-34页 |
第5章 对“再创造”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检验 | 第34-38页 |
·实验研究 | 第34-37页 |
·教学过程 | 第34-36页 |
·试卷成绩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访谈调查 | 第37-38页 |
第6章 对“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反思 | 第38-42页 |
·影响学生再创造的因素 | 第38-39页 |
·情景的创设 | 第38页 |
·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和数学能力 | 第38-39页 |
·实施“再创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 | 第39-40页 |
·“再创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0-42页 |
·数学概念“再创造”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测量与评价 | 第40页 |
·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的“再创造”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附录1 关于“再创造”教学法的调查问卷 | 第44-45页 |
附录2 椭圆的定义测验卷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