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叶片氮素营养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第12-37页
 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2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第13-1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3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技术特点第15-16页
 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2页
   ·作物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第16-18页
   ·作物叶片碳氮比监测第18-20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检测第20-22页
 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22-23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7页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37-50页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7-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47页
   ·试验设计第38-39页
   ·测定方法第39-40页
     ·光谱数据采集第39页
     ·生化参数测定第39-40页
   ·化学计量学方法第40-46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40-42页
     ·定量校正方法第42-46页
   ·模型性能的优化与评价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第三章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估测小麦叶片氮含量第50-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试验设计第51页
   ·测定方法第51页
     ·光谱数据采集第51页
     ·氮含量测定第51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1-52页
     ·样品集的划分第52页
     ·光谱预处理第52页
     ·定量校正方法第52页
   ·模型的优化与评价第52-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小麦叶片全氮含量第53页
   ·小麦叶片近红外光谱第53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确定第53-54页
   ·PLS主成分数的确定第54页
   ·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的确定第54-55页
     ·网络结构设计第54-55页
     ·网络参数的确定第55页
   ·校正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第55-5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Abstract第62-63页
第四章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估测小麦叶片糖氮比第63-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试验设计第64页
   ·测定方法第64页
     ·光谱数据采集第64页
     ·糖氮比测定第64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4-65页
     ·样品集的划分第65页
     ·光谱预处理第65页
     ·定量校正方法第65页
   ·模型的优化与评价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小麦叶片糖氮比的统计分析第65-66页
   ·小麦叶片近红外光谱第66-67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67页
   ·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的确定第67-68页
     ·网络结构设计第67-68页
     ·网络参数的确定第68页
   ·校正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第68-70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Abstract第76-77页
第五章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同时估测小麦叶片糖氮含量第77-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试验设计第78页
   ·测定方法第78页
     ·光谱数据采集第78页
     ·全氮和可溶性总糖测定第78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8-79页
     ·样品集的划分第78-79页
     ·光谱预处理第79页
   ·模型的优化与评价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3页
   ·光谱主成分的提取第79-80页
   ·隐层节点数的选取第80-81页
   ·神经网络参数的确定第81-82页
   ·模型性能的检验与评价第82-8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Abstract第88-89页
第六章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第89-10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试验设计第91页
   ·测定方法第91页
     ·光谱数据采集第91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第91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1页
     ·样品集的划分第91页
     ·光谱预处理第91页
     ·定量校正方法第91页
   ·模型的优化与评价第91-9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2-95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第92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92-93页
   ·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的确定第93-94页
     ·网络结构设计第93页
     ·网络参数的确定第93-94页
   ·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第94-9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Abstract第100-101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101-110页
 1 讨论第101-104页
   ·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第101-102页
   ·小麦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第102-103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检测第103-104页
 2 本研究的特色与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04-106页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104-105页
   ·今后的研究设想第105-106页
 3 结论第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附录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光谱遥感的盐土棉田棉花叶片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监测研究
下一篇:芝麻子叶不定芽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