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及其范围的界定 | 第11-21页 |
一、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及其特点 | 第11-16页 |
(一)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 | 第13-16页 |
二、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界定的权利基础 | 第16-19页 |
(一)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中被侵对象的法律定位 | 第16-18页 |
(二)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 | 第18-19页 |
三、有关环境污染人身体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规范及其中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一) 确定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现有法律规范 | 第19页 |
(二) 现有法律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完善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1-26页 |
一、完善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一)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 第21页 |
(二) 实施预防原则、防治环境污染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 司法实践的需要 | 第22页 |
二、完善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可行性 | 第22-26页 |
(一) 国内立法的支持 | 第22-23页 |
(二) 国外立法及理论的支持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确定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理念及基本原则 | 第26-31页 |
一、确定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理念 | 第26-27页 |
(一) 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 第26-27页 |
(二) 环境公平理念的追求 | 第27页 |
二、确定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 | 第27-31页 |
(一) 贯彻全面赔偿原则 | 第28-29页 |
(二) 贯彻及时赔偿原则 | 第29-30页 |
(三) 贯彻有效赔偿原则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环境污染人身侵害引起的财产性损害赔偿范围 | 第31-41页 |
一、环境污染侵害生命权时财产性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1-33页 |
(一) 生命权概述 | 第31页 |
(二) 死者获得民事赔偿的民法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三)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中侵害生命权的财产性损害赔偿范围 | 第32页 |
(四) 对胎儿利益的保护 | 第32-33页 |
(五) 保护污染发生时尚未丧失劳动能力,但未来可能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的利益 | 第33页 |
二、环境污染侵害健康权时财产性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3-39页 |
(一) 健康权概述 | 第33-34页 |
(二)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立法中侵害健康权的财产性损害赔偿范围 | 第34-35页 |
(三) 应将可能发生的后续治疗费纳入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 | 第35-36页 |
(四) 胎儿健康权的保护 | 第36页 |
(五) 受害人的生存质量下降是否能列入人身侵害财产性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6-37页 |
(六) 有关对健康受损人所抚养的人的生活费进行赔偿的问题 | 第37页 |
(七) 对污染侵害致使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 | 第37-39页 |
三、环境污染侵害身体权时财产性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9-41页 |
(一) 身体权概述 | 第39-40页 |
(二) 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中侵害身体权的财产性损害赔偿范围 | 第40页 |
(三) 确定环境污染致身体损害时财产性赔偿范围的方法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环境污染人身侵害引起的精神性损害赔偿范围 | 第41-48页 |
一、环境污染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 第41-42页 |
二、我国环境污染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三、环境污染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43-44页 |
四、环境污染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44-45页 |
五、环境污染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 | 第45-48页 |
(一) 环境污染侵犯生命权时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 | 第46-47页 |
(二) 环境污染致侵害健康权或身体权时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拓展 | 第48-53页 |
一、预期损害赔偿 | 第48-50页 |
(一) 预期损害赔偿概述 | 第48-49页 |
(二) 预期损害赔偿的项目 | 第49页 |
(三) 预期损害赔偿适用的限制 | 第49-50页 |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 | 第50-53页 |
(一) 惩罚性损害赔偿与补偿性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 | 第50页 |
(二) 在环境污染人身损害赔偿领域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 第50-51页 |
(三) 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