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牛结核病的危害 | 第13页 |
·流行病学 | 第13-15页 |
·发达国家的流行状况 | 第13-14页 |
·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状况 | 第14页 |
·我国的流行状况 | 第14-15页 |
·牛结核病的诊断 | 第15-17页 |
·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 第15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5-16页 |
·对菌体成分的检测 | 第16页 |
·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 | 第16页 |
·核酸探针技术 | 第16页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 第16-17页 |
·牛分枝杆菌蛋白质抗原的研究 | 第17-18页 |
·热休克蛋白 | 第17页 |
·MPB 系列蛋白 | 第17-18页 |
·ESAT-6 家族蛋白 | 第18页 |
·Ag85 复合物 | 第18页 |
·牛结核病的防控策略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牛分枝杆菌 ESAT-6、MPB63、HSP65 和 HSP70 基因的克隆及串联表达 | 第20-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试验所用溶液及配置 | 第20-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32页 |
·重组质粒构建策略 | 第23-26页 |
·表达盒特性 | 第26页 |
·牛分枝杆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6-27页 |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与产物回收 | 第27-28页 |
·连接到pEASY-T1 载体 | 第28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页 |
·转化 | 第28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碱裂解法) | 第28页 |
·质粒的试剂盒提取 | 第28-29页 |
·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测序鉴定 | 第29页 |
·3 基因串联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9-31页 |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31页 |
·表达产物的检测(SDS-PAGE) | 第31-32页 |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PCR 扩增目的基因 | 第32-33页 |
·目的基因连接到pEASY-T1 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3页 |
·pEASY-T-E6、pEASY-T-M63、pEASY-T-H65 和 pEASY-T-H70 序列测定结果 | 第33页 |
·3 基因串联到pET-32a(+)载体的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pET-E6-M63-H65、pET-E6-M63-H70 质粒的原核表达 | 第34页 |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7-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耗材 | 第37页 |
·试验所用溶液及配置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0页 |
·诱导后菌体的处理 | 第38页 |
·目的蛋白的柱纯化 | 第38-39页 |
·目的蛋白的 Western-blotting 鉴定 | 第39页 |
·透析袋的前处理 | 第39页 |
·透析与浓缩 | 第39页 |
·融合蛋白的定量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目的蛋白的柱纯化结果 | 第40页 |
·目的蛋白的 Western-blotting 鉴定 | 第40-41页 |
·蛋白定量结果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融合蛋白在 IFN-γ释放试验中的应用 | 第43-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主要试剂耗材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试验所用溶液及配置 | 第43-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试验牛的选取 | 第44页 |
·待检牛全血的采集及培养 | 第44页 |
·牛 IFN-γ的 ELISA 检测 | 第44页 |
·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 第44-45页 |
·刺激原最适剂量的确定 | 第45页 |
·特异性敏感性试验 | 第45页 |
·阳性牛的验证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刺激原最适剂量的确定 | 第46-47页 |
·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阳性牛的验证结果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