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对光肩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1 引言第14-2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5页
     ·绿僵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第15-16页
     ·绿僵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6-17页
     ·影响绿僵菌致病性的因素第17-18页
     ·绿僵菌的致病机理第18-22页
     ·昆虫机体对绿僵菌侵染的防御体系第22-24页
     ·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第25页
     ·绿僵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5-26页
     ·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的致病性及影响因子第26页
     ·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侵染过程及光肩星天牛幼虫对绿僵菌的免疫反应第26页
     ·光肩星天牛感染绿僵菌后的病理变化第26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8页
2 光肩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第28-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供试土样第28页
     ·供试昆虫第28页
     ·市售菌源第28页
     ·绿僵菌诱集第28-29页
     ·孢子悬浮液制备第29页
     ·绿僵菌各菌株对天牛幼虫的生物测定第29页
     ·实验菌株与市售菌株间致病力比较第29页
     ·高致病力菌株致死中浓度(LC_(50))的确定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不同土壤中绿僵菌分离结果第30-32页
     ·不同菌株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第32页
     ·实验菌株与市售菌株间致病力的比较第32-33页
     ·MS01 菌株的致死中浓度(LC_(50))第33页
   ·讨论第33-35页
3 绿僵菌MS01 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5-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供试菌株第35页
     ·绿僵菌MS01 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因子第35-36页
     ·绿僵菌MS01 菌株孢子悬浮液配制第36页
     ·绿僵菌MS01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第36-37页
     ·数据处理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不同培养基对MS01 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7-38页
     ·温度对MS01 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8页
     ·湿度对MS01 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第38-39页
     ·温度对MS01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9-40页
     ·湿度对MS01 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0-41页
   ·讨论第41-42页
4 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的致病性及影响因子第42-51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供试昆虫第42页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第42页
     ·培养基第42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产卵的影响第42-43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卵的孵化及孵化幼虫存活的影响第43页
     ·温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3页
     ·湿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3页
     ·不同传代方式及传代次数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产卵的影响第44-46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卵的孵化及孵化幼虫存活的影响第46-47页
     ·温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7页
     ·湿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传代方式及传代次数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8-49页
   ·讨论第49-51页
5 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侵染过程及光肩星天牛幼虫对绿僵菌的免疫反应第51-7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供试昆虫第51页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第51-52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的外部症状观察第52页
     ·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第52-53页
     ·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第53页
     ·血细胞总数(THC)的变化第53页
     ·血细胞形态观察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8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的外部症状第54-55页
     ·寄主体表不同区域对绿僵菌入侵行为的影响第55页
     ·绿僵菌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体表萌发及入侵过程的形态变化第55-58页
     ·感染绿僵菌后寄主体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第58-60页
     ·感染绿僵菌后寄主中肠的超微结构变化第60-62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接种不同传代的绿僵菌后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62-63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血细胞数量与组成变化第63-65页
     ·感染绿僵菌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细胞的行为变化第65-68页
   ·讨论第68-71页
6 光肩星天牛感染绿僵菌后的病理变化研究第71-94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5页
     ·供试昆虫第71页
     ·供试菌株及孢子悬浮液制备第71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选择取食的影响第71-72页
     ·绿僵菌MS01 菌株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重和取食量的影响第72页
     ·感染绿僵菌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72-73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73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的测定第73-74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测定第74-75页
     ·石蜡切片样品处理及组织切片制备第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89页
     ·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选择取食的影响第75-76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取食量的影响第76-77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重变化的影响第77页
     ·感染绿僵菌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变化第77-78页
     ·感染绿僵菌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第78-79页
     ·感染绿僵菌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79-81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81-83页
     ·绿僵菌侵染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第83-86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组织病理学变化第86-89页
   ·讨论第89-94页
7 结论第94-97页
   ·光肩星天牛幼虫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筛选第94页
   ·绿僵菌 MS01 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第94页
   ·绿僵菌 MS01 菌株对光肩星天牛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子第94-95页
   ·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侵染过程及光肩星天牛幼虫对绿僵菌的免疫反应第95页
   ·光肩星天牛感染绿僵菌后的病理变化研究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109页
作者简历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谷子抗锈基因RUS分子标记和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下一篇: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Bt11和GS8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