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福建省远足旅游资源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11页
绪论第11-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第12页
 第三节 国内外远足研究概况第12-17页
  一、国内远足旅游研究第12-13页
  二、国外远足旅游研究文献综述第13-17页
第一章 远足旅游内涵辨析及相关理论介绍第17-25页
 第一节 远足旅游的内涵及特点第17-19页
  一、远足旅游中英文内涵界定第17-18页
  二、远足旅游的特点第18-19页
 第二节 远足旅游与背包旅游、徒步旅游及城郊游憩的关系第19-21页
  一、远足旅游与背包旅游第19-20页
  二、远足旅游与徒步旅游第20页
  三、远足旅游与城郊休憩第20-21页
  四、小结第21页
 第三节 远足旅游相关理论第21-23页
  一、人体健康学理论第21-22页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
  三、需求层次理论第22-23页
  四、环城游憩带理论第23页
  五、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3页
 第四节 小结第23-25页
第二章 国内外远足旅游发展概况第25-33页
 第一节 国外远足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第25-26页
 第二节 香港远足旅游成为大众活动第26-27页
 第三节 大陆远足旅游发展历史及现状第27-31页
  一、中国古代的远足活动第27-28页
  二、大陆远足旅游的发展现状第28-29页
  三、国内远足旅游发展网络调查分析第29-31页
 第四节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福建省远足旅游资源分析第33-39页
 第一节 远足旅游所需条件第33-35页
  一、自然环境良好第33页
  二、适宜步行的远足基础设施第33-34页
  三、与市区交通便利第34-35页
 第二节 福建省远足旅游资源分析第35-38页
  一、自然环境分析第35-36页
  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第36-37页
  三、开发远足旅游的区位因素分析第37-38页
 第三节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福建省远足旅游市场分析——以南平三千八百坎为例第39-47页
 第一节 福建远足旅游团体发展概况第39-40页
  一、以网络为媒介兴起第39页
  二、规范化程度参次不齐第39-40页
  三、远足形式方便易行,大众化程度高第40页
 第二节 案例背景简介第40-41页
 第三节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第41-42页
 第四节 远足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第42-43页
  一、远足频率与远足经验第42页
  二、远足形式、交通方式及远足装备第42-43页
 第五节 远足旅游者动机与偏好分析第43-45页
  一、远足动机与远足内容第43-44页
  二、远足旅游者偏好第44-45页
 第六节 远足旅游者认知及建议分析第45-46页
 第七节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福建省远足旅游产品开发第47-57页
 第一节 福建省远足旅游适宜产品及市场细分第47页
 第二节 古道远足旅游第47-53页
  一、福建古道发展历史和现状第47-50页
  二、古道远足旅游开发设想第50-53页
 第三节 登山健身远足旅游第53-54页
 第四节 祭祀朝拜远足旅游第54页
 第五节 城市水滨远足旅游第54-55页
 第六节 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福建省远足旅游开发保障措施第57-61页
 第一节 环境保护第57页
 第二节 管理机制保障第57页
 第三节 基础设施保障第57-58页
 第四节 安全保障第58-59页
 第五节 信息服务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第61-63页
 第一节 福建省开发远足旅游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建议第61-62页
  一、尚未集全远足旅游资源信息第61页
  二、远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第61-62页
  三、游客远足理念尚未普遍确立第62页
 第二节 研究成果及局限第62-63页
附录1第63-64页
附录2第64-66页
附录3第66-68页
附录4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建筑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下一篇:福州城区古树名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旅游产品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