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绪论 | 第17-2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 第25-28页 |
第一章 政治价值的一般理论 | 第28-45页 |
第一节 政治价值的涵义 | 第28-34页 |
一、价值 | 第28-31页 |
二、政治价值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政治价值的层次与要素 | 第34-37页 |
一、政治价值的层次 | 第34-36页 |
二、政治价值的要素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政治价值的结构特征及其现代化指向 | 第37-45页 |
一、政治价值的结构特征 | 第37-38页 |
二、政治价值的现代化指向 | 第38-45页 |
第二章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建构背景与理论表现形态 | 第45-70页 |
第一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建构的历史背景 | 第45-62页 |
一、外敌入侵引发的反满救亡浪潮 | 第45-49页 |
二、救亡图存引发的思想启蒙 | 第49-59页 |
三、清末新政的影响 | 第59-62页 |
第二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理论表现形态 | 第62-70页 |
一、旧三民主义 | 第62-65页 |
二、新三民主义 | 第65-70页 |
第三章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内涵分析 | 第70-104页 |
第一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价值预设 | 第70-79页 |
一、进步主义 | 第71-73页 |
二、理性主义 | 第73-76页 |
三、权力万能 | 第76-78页 |
四、一元控制 | 第78-79页 |
第二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信念 | 第79-94页 |
一、目标信念:大同理想 | 第80-85页 |
二、边界信念:一统政治 | 第85-90页 |
三、秩序信念:一元秩序 | 第90-94页 |
第三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理念 | 第94-101页 |
一、治域理念:全能政府 | 第95-96页 |
二、权力理念:造福为善 | 第96-98页 |
三、律法理念:法治国 | 第98-99页 |
四、掌控理念:强控制 | 第99-100页 |
五、权利理念:集体本位 | 第100-101页 |
第四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规范 | 第101-104页 |
一、三民主义政治价值规范的构成 | 第101-102页 |
二、三民主义政治价值规范的内涵 | 第102-104页 |
第四章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理论局限与实践受挫 | 第104-134页 |
第一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理论局限 | 第104-125页 |
一、三民主义政治价值信念的局限 | 第104-109页 |
二、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理念的局限 | 第109-119页 |
三、三民主义政治价值规范的局限 | 第119-125页 |
第二节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指导下的实践受挫 | 第125-134页 |
一、抗战后国民党政权迅速败落及各方眼中的“教训” | 第125-131页 |
二、国民党大陆政权败落的深层次根源 | 第131-134页 |
第五章 三民主义政治价值的历史遗产 | 第134-160页 |
第一节 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 第134-149页 |
一、新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 | 第134-140页 |
二、探索社会主义新路的挫折与反思 | 第140-149页 |
第二节 三民主义在台湾 | 第149-160页 |
一、蒋介石与三民主义 | 第149-154页 |
二、蒋经国与台湾政治转型 | 第154-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0-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