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3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思想的理论概述第13-22页
   ·生命教育思想的理论溯源第13-17页
     ·西方生命教育思想的兴起与发展第13-14页
     ·我国古今生命教育思想的渊源与创新第14-16页
     ·马克思主义生命教育思想的内涵第16-17页
   ·生命及其教育的诠释第17-22页
     ·对生命的诠释第17-19页
     ·对生命教育的诠释第19-2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维度和意义第22-30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维度第22-27页
     ·宏观维度的探讨第22-24页
     ·微观维度的探讨第24-27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第27-30页
     ·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第27-28页
     ·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第28-30页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建构的原则、目标和内容第30-40页
   ·生命教育的原则第30-33页
     ·存在性原则第30-31页
     ·主体性原则第31页
     ·超越性原则第31-32页
     ·实践性原则第32页
     ·整体性原则第32-33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的重建第33-35页
     ·认知目标第33-34页
     ·态度目标第34页
     ·技能目标第34-35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建构第35-40页
     ·生命意识教育第35-36页
     ·忧患意识教育第36-37页
     ·和谐意识教育第37-39页
     ·奉献意识教育第39-40页
第四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的建构第40-50页
   ·学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主体第40-44页
     ·学校要确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第40-41页
     ·学校要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完整体系第41-44页
   ·家庭—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基础第44-45页
   ·社会—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关键第45-46页
   ·机制—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保障第46-50页
     ·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第46-47页
     ·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第47-48页
     ·评价保障机制第48-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一: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第53-56页
附录二: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目标
下一篇: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