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目标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4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9-12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建设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目标概述第14-25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内容第14-16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第14-15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第15-16页
   ·高校德育的内涵及育人目标的内涵与特征第16-19页
     ·高校德育的基本内涵第16-17页
     ·高校德育目标的基本内涵第17-18页
     ·高校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第18-19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第19-21页
     ·高校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第19-20页
     ·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德育营造良好环境第20-21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的内在联系第21-25页
     ·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德育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第21-22页
     ·构建和谐社会为高校德育目标开拓建构思路第22-23页
     ·高校德育目标构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第23-25页
第二章 建国以来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沿革与理性反思第25-3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沿革第25-28页
     ·高校德育目标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1977)第25-26页
     ·高校德育目标的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2)第26-27页
     ·高校德育目标的完善创新时期(1993年至今)第27-28页
   ·对建国以来高校德育目标的理性反思第28-31页
     ·高校德育目标偏重理想性,公德践行的基础性不足第29页
     ·高校德育目标偏重统一性,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第29页
     ·高校德育目标偏重社会性,忽视大学生的个体价值第29-30页
     ·高校德育目标偏重功利性,忽视人的目的性发展第30-31页
第三章 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第31-40页
   ·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目标的理论基础第31-36页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31-32页
     ·中西方历史名人有关德育目标的思想借鉴第32-35页
     ·德育学:适应超越论第35-36页
   ·建设和谐社会的高校德育目标的现实条件第36-40页
     ·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的双重作用第36-38页
     ·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新特点第38-39页
     ·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变化第39-40页
第四章 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目标第40-56页
   ·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原则第40-43页
     ·以人为本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第40-41页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第41-42页
     ·坚持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一致第42页
     ·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进步精神相融合第42-43页
   ·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校德育目标体系第43-56页
     ·根本目标:和谐人格第43-45页
     ·基础目标:合格的现代公民第45-49页
     ·主导目标: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人第49-53页
     ·核心目标: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第53-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下一篇: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