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4-30页 |
·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生态道德 | 第14-15页 |
·生态道德观 | 第15-16页 |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16-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思想 | 第17-20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 第20-22页 |
·我党领导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及生态道德观教育的论述 | 第22-26页 |
·现实依据 | 第26-30页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开展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26-27页 |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开展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27-28页 |
·现代德育的创新建构要求开展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内容、目标与原则 | 第30-42页 |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内容 | 第30-33页 |
·生态依存道德理念教育 | 第30-31页 |
·生态发展道德理念教育 | 第31-32页 |
·生态责任道德理念教育 | 第32-33页 |
·生态义务道德理念教育 | 第33页 |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目标 | 第33-38页 |
·将生态道德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 第34-35页 |
·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品质,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建设者 | 第35-38页 |
·加强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8-42页 |
·综合性原则 | 第38页 |
·前瞻性原则 | 第38-39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39-40页 |
·渗透性原则 | 第40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现状的调研 | 第42-51页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调查目的 | 第42页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42-43页 |
·调查问卷内容 | 第43页 |
·调查结果 | 第43-51页 |
·大学生生态道德观的基本情况 | 第44-47页 |
·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现状 | 第47-51页 |
第五章 开展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路径 | 第51-57页 |
·建设“绿色大学”的教育模式,树立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新理念 | 第51-52页 |
·营造“权责利”相统一的氛围,完善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管理体制 | 第52-53页 |
·发挥教学科研的主导作用,充实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的内容 | 第53-55页 |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生态道德观的理论研究 | 第53页 |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第53-54页 |
·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第54页 |
·发挥其他学科的渗透作用 | 第54-55页 |
·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丰富高校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55-57页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55页 |
·在各种社会实践中,推动生态道德观教育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