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高科技组织的品牌建设 | 第16-17页 |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有关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研究思路与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研究边界 | 第19-20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46页 |
·高科技品牌及其广告 | 第22-33页 |
·高科技的定义 | 第22-25页 |
·高科技品牌企业的特点 | 第25-31页 |
·高科技品牌与广告 | 第31-33页 |
·广告效果 | 第33-41页 |
·广告效果及其作用模型 | 第33-39页 |
·广告效果的衡量 | 第39-41页 |
·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41-46页 |
3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第46-66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7页 |
·消费者特质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涉入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品牌忠诚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广告诉求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51-54页 |
·媒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创新识别能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消费者经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 | 第57-66页 |
·消费者特质对涉入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消费者特质对忠诚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消费者特质对创新识别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产品涉入对广告诉求选择的影响 | 第61页 |
·涉入度对创新识别度的影响 | 第61页 |
·消费者特质与媒体 | 第61-63页 |
·广告诉求与创新识别度 | 第63页 |
·经历与创新识别度 | 第63-64页 |
·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 第64页 |
·概念模型 | 第64-66页 |
4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第66-79页 |
·对广告效果影响的有关假设 | 第66-70页 |
·影响关系假设树 | 第66-67页 |
·涉入度差异的假设 | 第67-68页 |
·品牌忠诚度差异的假设 | 第68页 |
·创新型识别差异的假设 | 第68-69页 |
·广告效果差异的假设 | 第69-70页 |
·研究方法及工具 | 第70-72页 |
·实验与问卷 | 第72-73页 |
·问卷中的变量设计 | 第73-79页 |
5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实证数据分析及模型检验 | 第79-145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79-80页 |
·消费者类型对涉入度的影响 | 第80-86页 |
·消费者类型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 | 第86-92页 |
·消费者类型对广告中创新点的识别能力 | 第92-99页 |
·消费者识别不同媒介和诉求广告中创新点的差异 | 第99-100页 |
·不同类型消费者广告效果的差异 | 第100-115页 |
·不同媒介和诉求的广告效果差异 | 第115-118页 |
·不同媒介和诉求组合的广告效果 | 第118-120页 |
·广告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0-129页 |
·广告认知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1-123页 |
·广告态度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3-124页 |
·品牌认知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4-126页 |
·品牌态度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6-127页 |
·购买意愿效果最佳的消费者类型 | 第127-129页 |
·对广告效果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29-137页 |
·广告认知的回归分析 | 第129-130页 |
·广告态度的回归分析 | 第130-131页 |
·品牌认知的回归分析 | 第131-133页 |
·品牌态度的回归分析 | 第133-134页 |
·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134-135页 |
·广告诉求 | 第135-137页 |
·广告效果及涉入度、忠诚度、创新识别度的建模 | 第137-145页 |
·初始模型 | 第137-139页 |
·修正模型 | 第139-145页 |
6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有关结论 | 第145-150页 |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45页 |
·高科技品牌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作用模型 | 第145-147页 |
·高科技品牌广告的最有效目标人群 | 第147-148页 |
·高科技品牌广告的最佳媒介与诉求组合 | 第148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148-150页 |
·不足之处 | 第148-149页 |
·今后的研究展望 | 第149-150页 |
7 附录一:图目录 | 第150-152页 |
8 附录二:表目录 | 第152-155页 |
9 附录三:问卷样本 | 第15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0-1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1页 |